國企重慶鋼鐵巨虧 淪落到替民企代工求生的地步
發表時間:2016-11-7 8:53:16??????點擊:
虧損大戶重慶鋼鐵在今年依然沒有實質性好轉。10月31日,重慶鋼鐵旗下上市公司重鋼股份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今年1—9月,重鋼股份重鋼股份虧損30.9億元,比上年同期虧損31.9億元相比,雖有小幅減損,但依然深處巨虧當中。
今年4月18日,一紙合約讓上一財年中年以60億元巨虧告終的重鋼經營模式發生了改變:重鋼在未來三年內將采用聯合經營的方式,為民營企業攀華集團的來料進行加工,產品的銷售由攀華包辦,雙方共同分擔最終收益或虧損。
在目前重鋼的生產總量里,為攀華代加工的剛才已經占據了相當的比例——根據重鋼的季報顯示,2016年1-9月,重鋼的鋼鐵實際產出181萬噸,其中,包括了過去三個月為攀華代加工的72萬噸熱軋卷。
按照雙方的計劃,通過這樣的聯合經營模式,重鋼或許能夠實現一年減虧,兩年保本,三年盈利。根據1-9月季度的虧損數據,重鋼尚未完成這一目標。對于此,李興華表示,眼下,聯營才剛剛過去一個季度。重鋼一個那么大的國有企業,肯定不是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完全拯救的。但是爭取好轉,或許能夠做到。
聯營
李興華很焦慮。眼下,100多萬噸的鐵礦石已經放入重鋼的廠區,可供兩個月生產所用。就在幾個月前,長江流域的洪澇,還一度使得沿海的礦石無法順利運送。進入9月,又遇到煤炭價格的罕見上漲,成本和貨運的壓力都同時增大。“9月份買了四十萬噸的煤炭,但因為運力緊張,成都鐵路局不批車皮,原料遲遲進不來。”李興華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最終李興華不得不從山西這樣的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通過火車將煤炭發送到天津港,換用海船運至長江口,最后再通過小船運到重慶。
2016年6月1日,距離重慶主城區130里之外的重鋼廠區,李興華和重慶副市長沐華平、重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兼主任胡際權、市國資委副主任李星強、重鋼集團董事長劉加才一行人親眼見證了當天”第一爐鋼”的生產——這個第一爐指的是雖在重鋼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并不歸屬于重鋼而是歸屬于民營企業攀華集團。
2016年4月18日,重鋼與攀華集團簽署了一份《來料加工協議》,根據協議的內容,由攀華提供生產所需的鐵礦石和煤炭原料,并支付相應的加工費用,由重鋼負責鋼鐵的生產,按日均8000噸熱軋卷組織生產,每月交付攀華熱軋卷板(鋼材品種)不低于25萬噸。協議還規定,為保證供貨,未經雙方協商一致,重鋼不再接受其他客戶關于熱軋卷板的訂單。與此同時,攀華負責最終深加工鋼材的銷售,雙方對未來的收益(虧損)進行對半的分成(分擔)。
這一加工總量幾乎覆蓋重鋼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產能——2015年,重鋼的粗鋼產量也就在350萬噸左右,李興華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在聯營方案最終提出之前,攀華與重慶市政府在此之前經歷了一番磋商,重慶市政府的思路是攀華將重鋼承包或租賃下來。
但李興華有著自己更加審慎的考慮:一旦承包或者租賃,基于降本增效的考慮,勢必要進行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甚至會涉及大面積的裁員。但對于具有國企身份的重鋼,這樣的舉動很可能會激化現有的企業內部矛盾。不僅如此,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講,被民營企業整體承包或者租賃,很可能還會引發外界對于國有資產流失的擔憂和猜忌。
李興華認為,采用聯合經營的思路,將國有企業的技術、設備力量和民營企業靈活的市場導向結合起來,才是保住重鋼、以及更加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對攀華而言,李興華不必再擔心此前一直困擾他的斷供問題,自己進一步掌控了產業鏈之后,他的涪陵深加工企業終于能夠“吃飽”了。在此之前,攀華一直是重鋼最大的熱軋板用戶,但鋼鐵市場本身的不穩定,以及重鋼自身經營的窘迫局面,讓生產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為了解決斷供問題,攀華需要從華東的寶鋼甚至是東北地區的鞍鋼采購鋼材,距離之遠,耗時耗力。
在李興華看來,這一方案對于重鋼也有很大的幫助,根據李興華的介紹,重鋼原來的銷售費用一年需要8000萬,而采購、運輸、銷售,這些環節要運轉起來需要幾十個億的流動資金。聯營之后,所有這些費用,重鋼都可以省去了。”李興華透露,這一解決方案在當時也得到了包括重慶市市長黃奇帆的認可。
調整
來自江蘇張家港的李興華是攀華集團的掌舵者,這家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薄板深加工企業之一。在與重鋼的協議簽署之前,攀華一直是重鋼的大客戶,每年,重鋼生產的大部分熱軋卷——這種鋼主要用于汽車、家電和建筑領域——會被送往位于重慶涪陵的攀華萬達薄板廠進行深加工,再銷往海內外。
根據經濟觀察報對重慶鋼鐵的梳理,從2011年開始,這一種熱軋卷在重鋼的生產份額逐漸擴大,而原有的船用鋼材比例卻在逐漸縮小,而后者正式重鋼巨額虧損的原因之一。“造船業現在處于前所未有的低谷當中,對上游市場造成了致命的打擊,船用鋼材的價格和銷量因此雙雙下滑,這也是重鋼近年連續虧損的一大因素。”重鋼當地的一家合作商告訴經濟觀察報,正因如此,當螺紋鋼等建筑用鋼在今年出現回暖,大部分企業扭虧脫困之際,重鋼卻受制于固有的產品結構,依然無力回天。
該合作商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從2006年開始,重鋼開啟了工程浩大的整體搬遷,從主城區遷往距離主城六十五公里的長壽區。搬遷之初,造船業尚處于黃金時期,相應的鋼材價格非常誘人,沒有人想到幾年之后的急轉直下。重鋼當時的定位便是成為國內船用鋼材的老大,整體產能設計也遠大于后來的產出水平。“搬遷之后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單位成本的增加。鋼材市場在重慶市區,商品流向是市里,從郊區運往市內,每噸運輸成本增加了60元,眼下則增至要80元。更何況,對于整個中國來說,重鋼的區位本來就顯得特殊,原料難進、產品難出,成本原本就高于同類的鋼企。”該合作商告訴經濟觀察報。
產品結構問題成了重鋼揮之不去的劇痛。2015年,鋼鐵市場進入極寒之冬,重鋼旗下上市公司重鋼股份最終以60億元的巨虧告別了這一年。圍繞著調整業務結構的重鋼自救之路,也在這一年進入了高潮,包括針對汽車和家電市場的外企合資項目,以及針對建筑市場的鋼結構項目都在這一年開啟。
2015年8月,重鋼與韓國浦項合資的冷軋和鍍鋅項目簽訂。按照項目可研報告,冷軋建設周期為28個月,建成后設計用工650人,年產值為87.84億元;鍍鋅建設周期為22個月,建成后設計用工210人,年產值27.23億元。不過,根據這一可研報告,合資項目的投產至少要到2018年之后。根據此前的報道,浦項合資項目的開工大約在2016年年底。
2015年年底,重鋼在重慶市政府的主導之下建立了重慶鋼結構產業有限公司,意在開拓未來重慶本地的建筑市場。重鋼希望,未來占到本地鋼結構近八成的市場份額。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徐向春向經濟觀察報認可了鋼企轉型的空間,在他看來鋼結構建筑的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具備成長空間。但鋼結構主要使用中厚板、型材和鋼管,對于重鋼來說,是一個轉型的機會,但就消化的鋼材而言,也只是中厚板部分能夠消化,恐怕在短期內依然有限。
而與攀華的合作也在進一步改變原有重鋼的產品結構,根據重鋼2016年前三季度的季報信息顯示,1-9月重鋼的鋼鐵實際產出181萬噸,其中生產僅為攀華代加工三個月的代工產品熱軋卷就達到了72萬噸。李興華向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重鋼的船用鋼材已經基本不再生產。
未知
對李興華而言,幾個月的時間中,生產上的磕磕碰碰,現在正在逐漸理順,但在生產之外,李興華仍有隱憂。
李興華告訴經濟觀察報,通過代工接手重鋼之后,包括重慶國資委在內的相關政府部門并沒有給予攀華任何實質性的支持。眼下,國內的金融機構對于涉鋼企業銀根收緊,同樣很難獲得融資支持,當地銀行也不例外。目前,攀華的自有資金尚可維持周轉所需。
這些資本正在轉化成成噸的原材料輸送進重鋼的工廠:每天攀華的貨運車船將不低于1.5萬噸的鐵礦石、0.6萬噸的煤炭運至重鋼碼頭以及火車專用線堆場——這些鐵礦石來自遙遠的海上干散貨船,經由東部沿海的港口,換用小型船只再從長江溯游而上最終進入重慶鋼鐵的廠區。而藉由重鋼的基材,經過攀華深加工之后的汽車、家電和建筑用材,則再次通過長江水運,到達下游的華東地區乃至出口到海外。
這套復雜工序中的每個環節都不可以缺失。每個禮拜,李興華都要穿梭于位于長壽區的重鋼鋼廠和位于涪陵的攀華深加工企業,協調生產事宜。而為了兩萬噸煤炭原料的采購,他會操心得睡不好一個完整的覺。
盡管如此,李興華依然對未來保有信心:中國城鎮化的路還很長,樓房沒建夠,其他的各個領域都還需要鋼材的支持,例如鍍鋅和彩涂現在還是供不應求的局面。
對于重鋼是否能扭虧為盈,擺脫巨額虧損,李興華尚不能完全保證,在他看來重鋼那么大的國有企業,肯定不是一家民營企業能夠完全拯救的,但是爭取好轉,或許能夠做到。“這么大的一個鋼鐵企業,從私心的角度講,我的確不希望看著它倒掉。”李興華說。(來源:經濟觀察報)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河北將限期引導重點企業錯峰生產減少污染物集中排放 20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