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減量化生產勢在必行
“去年全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每6噸就有1噸是黑色金屬冶煉行業排放的。每6噸能耗中,泛鋼鐵行業就要消耗1噸。國際同行生產1噸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1.8噸到1.9噸,但國內企業的平均碳排放量要多出2噸。”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翁宇慶在第十六屆上海國際冶金工業展覽會技術論壇上列出這一串數字后強調,“鋼鐵行業的減量化生產勢在必行。”
盡管鋼鐵行業已被列入高耗能行業,但翁宇慶預計,未來5年國內鋼鐵總產量才會達到約7.5億噸的高峰值,他判斷這個頂峰區域將從2015年持續到2025年。去年,我國鋼材的總產量才6.2億噸。“根據我對全國各大鋼廠的了解和調研情況來看,今年任何一個鋼廠都沒有明確提出 減量化生產 。現在很多企業還認為量多是優勢,但要不了幾年,他們就會發現產品賣不出去了。”
翁宇慶列舉了螺紋鋼和中厚板兩大主要產品的例子,來說明國內鋼鐵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生產和銷售錯配現象。據介紹,目前鋼鐵廠生產強度在400Mpa以下技術指標的螺紋鋼,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去年我國生產該強度指標的螺紋鋼約7800萬噸,占到了總量的近60%。“但國際上這個型號的螺紋鋼基本已經不采用、不生產了”。低水平重復建設是螺紋鋼行業的最大問題。
在中厚板材市場,除了低附加值產品仍大行其道外,產品與用戶的銜接也不夠。翁宇慶說,我國鋼鐵廠生產的中厚板主要以Q235、Q345兩種型號為主,雖然Q420-Q460等高規格產品技術已完全過關,但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產品附加值上不去,鋼鐵廠不愿花力氣生產高質量的中厚板,因為我國的中厚板產品價格還沒有形成差別。下一個時期,鋼鐵廠應從生產商向鋼鐵服務商轉型。”
針對“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減量化生產”的途徑,翁宇慶提出了三條可行性建議。一是堅決淘汰45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二是要盡快從常溫常壓和中溫中壓生產路線向高溫高壓路線轉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提高廢鋼、廢渣、廢棄的循環利用率,發展低碳技術,同時提高鋼鐵的性能、強度和壽命。
- 上一篇:徐樂江:鋼鐵業進入微利化時代 2011/9/27
- 下一篇:亞洲鋼鐵業在“共同思考”中尋找“共同語言” 201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