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瘋漲 倒逼政府釋放產能
當前,在國家去產能政策的指引下,作為產能大戶的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效果顯著,但卻引發了新的問題。
煤炭價格上漲原本是去產能最明顯的表現,但煤價的持續上漲卻引發部分企業的復產浪潮,這也給煤炭去產能增添了一些變數。
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7809萬噸,同比降低9.9%,1月份至8月份累計產量216564.78萬噸,累計同比降低9.18%;7月份煉焦煤(煉焦精煤)產量3516萬噸,同比降低12.73%,1月份至7月份累計產量24738萬噸,累計同比降低11.10%。
產量降低導致煤炭供應偏緊,今年1月份至7月份國內焦煤累計供應缺口在2549萬噸左右,同比去年388.16萬噸的數字,升高了6.6倍,需要加大進口來彌補缺口,今年1月份至7月份累計進口焦煤3149萬噸,同比升高11.39%。焦煤市場的緊缺也自然引發了焦煤行情的上漲。
“近期焦煤市場漲價預期比較強烈,應該是暴風雨前的寂靜。此前河北、山東等地焦炭價格再次上行,對煉焦煤市場刺激作用非常明顯,加上運費成本增加問題也陸續解決,基本都已經轉移到了下游用戶身上,所以下月初漲價預期應該比較明顯,漲幅也應該在50元/噸。”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正是由于焦煤的緊缺,引發了一個看似合情合理卻又顯“荒誕”的請求。
中鋼協要求增加煤炭產量
近日,業內一直盛傳,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一份文件,請求煤礦增加供應數量,兌現原本合同上協定的供應,保障鋼鐵企業的正常生產。為此,有媒體向中鋼協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也沒有否認此事。
據中鋼協遞交的文件顯示,近兩個月來,我國煤炭供應緊張,大量鋼鐵企業煤炭庫存偏低,部分鋼鐵企業的煤炭庫存幾乎已經沒有了供應源,冬儲將至,鋼鐵企業請求煤礦增加供應量,以保障鋼鐵產量。
“現在下游鋼鐵企業日子都比較難熬,焦煤焦炭價格已經漲得非常高,而且供應還很緊張,就目前煤礦的生產能力已經很難保證對鋼企的焦煤供應。因而也就有了希望煤礦增加產量的請求。”一位不愿具名的鋼企負責人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據了解,就在最近幾個月,國內煉焦煤主要煤種上漲100至150元/噸,漲幅超過20%。期貨市場上,焦煤焦炭價格不改漲勢,截至22日收盤,焦煤主力合約收至921.5元/噸,自7月以來累計上漲28.16%;焦炭主力合約收至1217元/噸,自7月以來漲幅為27.84%。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現在鋼鐵企業的焦煤供應確實非常緊張,加之最近鋼鐵價格下降,但焦煤等原料的價格卻一路看漲,部分鋼鐵企業利潤減少,甚至已經開始出現虧損。
由此看來,中鋼協的請求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做法與我國去產能的大形勢相悖,國家不能為了鋼廠的利益而做出讓步。
目前煤炭的產量確實在不斷下降,這是由于我國在推進煤炭行業去產能。如果任由煤炭企業產量上升,將會導致煤炭價格大跌,煤企生存愈發困難,而煤炭的緊缺恰恰可提升其價格,讓煤企獲得生存空間。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為了維持行業良性運轉,即使鋼鐵企業有冬儲的習慣,也不應該一味地要求增加煤炭產量,“現在我國鋼鐵去產能任務完成情況不是很樂觀,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關閉小型鋼企和去產能上,不應該也不可能給鋼企增加產量”。
政府釋放產能
面對不斷上漲的煤價及缺貨的市場,發改委也做出積極部署,對煤炭總體產量的控制又有了放寬。
為了控制煤價的上漲,9月23日上午,發改委組織召開煤炭市場形勢研討會,欲通過實施先進產能煤礦減量化生產制度,控制部分產能,并釋放部分產量。而在此前,發改委已經啟動一級響應,擬日增加產能規模50萬噸,以確保煤炭穩定供應。9月份,神華、伊泰和華電等集團旗下部分煤礦已經被獲準增加產量。
此外,相關部門已經研究了后續政策措施,下一步,視煤炭市場變化情況,如果情況仍在延續,將科學加大先進產能投放量,確保煤炭穩定供應。
據相關文件顯示,神華集團的14座煤礦可以打破276天的限制,允許最大增產279萬噸。其中神華準能集團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允許增產48萬噸。另外伊泰和華電等集團旗下部分煤礦也獲準增加產量。對此,卓創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韓濱認為,允許部分企業增產,主要目的是平抑快速上漲的價格。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針對當前煤價上漲,局部供應偏緊問題,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通過靈活實施先進產能煤礦減量化生產制度,有序合理釋放部分先進產能;另外,在建煤礦通過增減掛鉤,還可以釋放一部分產能和產量。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業內一片嘩然。“煤炭價格上漲,倒逼政府進一步釋放產能,這明顯與目前去產能的背景是相悖的。如果這樣下去,國家制定的276個工作日制度也將不復存在,煤炭去產能也就大打折扣了,那么去產能還有什么意義?”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不過,也有一些業內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河北中煤旭陽焦化有限公司煤炭市場研究部經理紀少卿認為,從政府角度看,這政策是不矛盾的。因為去的是落后產能,增產的是針對先進產能。目前,發改委核定了74個煤礦為第一批“先進產能”,核定“先進產能”的指標主要是機械化程度、資源利用率、安全指標、能耗和環保、產品質量等。
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業內人士對發改委這種調控手段表示不滿,認為政府干預過多,沒能有效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
“從目前來看,預計限產政策放松力度或將增加。但從前3季度煤市整體走勢看,行政手段的過度干預是導致部分煤種價格飆漲的主因,市場規律并未發揮其應有作用,一定程度阻礙了煤炭行業市場化進程。”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冬娜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為了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的方法應該是降低煤炭的需求,不要輕易提高供給,這樣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順利實施,才能真正實現順利去產能的目標實現。況且“朝令夕改”的政策與民不利,同時也降低施政力度,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而且,在限產放寬之下,雖然說是釋放的“優勢產能”,準許一些企業增產,但勢必引起一些中小民營煤礦復產。煤炭市場秩序也將被擾亂。
堅定不移去產能
面對煤炭的增產,有些業內人士懷疑去產能將會大打折扣,甚至有走不下去的可能。對此,發改委也作出回應:堅定不移去產能。
發改委網站稱,從大的供需關系看,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增長的空間。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預期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量最多41億噸。
目前,全國各類煤礦產能總規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億噸,扣除凈進口2億噸,國內煤炭的市場空間僅在34億-36億噸。因此,煤炭去產能控產量不僅信心不容動搖,力度也不能減弱,否則,煤炭價格有可能再度下滑,煤炭行業的脫困發展將難以實現。
“當前煤炭價格過快上漲是由多方因素促成的,但是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煤炭供應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因此,不能因為價格波動,就動搖去產能的決心,否則,煤炭行業仍有可能再度陷入經營困難的局面。”采煤高級工程師胡連根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煒瀚指出,煤炭這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更多受市場力量影響,因此短期價格波動及平抑市場的舉措都屬于正常現象,不應過度敏感、甚至借此懷疑中國去產能的必要性和決心。
針對當前煤炭去產能議論最多的重調控輕市場的說法,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從事實看,這種看法是與實際不相符的。煤炭去產能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并按照市場規律來推進實施的。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四季度煤炭市場“大猜想” 2016/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