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貸款為何如此難 10家銀行起訴“討貸”
去年以來,涉鋼貿類金融商事糾紛案件進入高峰期。鋼貿帶來的風險急劇增加,風險不僅在于鋼貿行業自身,還在于為鋼貿商貸款的銀行,尤其是鋼貿商互保互聯的擔保模式導致銀行起訴的難度極大增加。
上海法院網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已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等10家上市銀行開展對鋼貿商的金融借款糾紛訴訟。
目前,鋼價下跌風險仍在繼續,鋼貿的拋售和違約壓力同樣難以減輕。而隨著銀行收緊對鋼貿商的貸款,鋼貿商有可能向融資成本較高的非銀行融資機構融資,如信托、地下錢莊等,風險可能向非銀行融資領域滲透。
鋼貿訴訟年增超5倍
金融危機之前,受中國大規模的信貸寬松和鋼鐵需求,部分鋼貿企業以聯保互保或貨物重復質押的形式,從銀行獲得信貸資金后投向房地產等高收益市場,尤其是在長三角一帶,這一融資套利模式相當普遍。
隨著鋼貿信貸風險增加,此類訴訟持續增多。據上海高院統計,2013年,上海市法院共受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8216件,同比上升93.27%。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標的額猛增到384.86億元,同比增長208.80%,占全上海市涉銀行金融商事糾紛案件收案標的額的92.57%。究其原因,主要是涉鋼貿信貸案件激增。
單就涉及鋼貿信貸案件而言,上海高院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涉鋼貿金融商事糾紛案件約3700件,同比增長約5.5倍,收案標的金額達到了230億元,占去年金融商事糾紛案件標的總金額的51.4%,同比增長約3.4倍。
而進入2014年,涉鋼貿訴訟并未減少,僅僅第一季度,以上海浦東新區法院為例,去年該院全年受理鋼貿類貸款糾紛2500件,而今年一季度就達到了1051件。
此前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主要是鋼貿企業的不良貸款所致。
"涉銀行的金融商事糾紛案件中,特別是涉鋼貿案件,因部分貸款人故意逃避債務而下落不明,出庭應訴率普遍較低。同時,由于案件共同擔保借款的情況較為常見,被告數量較多,有的案件中被告多達35人。"上海高院報告顯示。
此外,據記者了解,涉鋼貿信貸案件的標的金額普遍較大,許多案件的標的金額超過千萬元,個別案件的標的金額甚至高達1億元以上。
不僅如此,從已經發生的鋼貿商違約案件來看,鋼貿案件往往牽涉面較廣,涉及銀行、典當公司等多方主體,連鎖反應強,資金鏈斷裂不僅會影響鋼貿企業,也會逐漸滲透到企業背后控制人以及其他關聯公司。
中國對鋼鐵的需求很難再現此前數年的數量,而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變化和銀行信用證政策的收緊,也導致鋼貿融資這一模式的生存空間受到打壓。
鋼貿商互保聯保風險蔓延
鋼貿信貸的互保聯保模式在訴訟中引發的風險也導致鋼貿商被銀行輪番訴訟,銀行追索債權的難度顯著放大。
據記者了解,在鋼貿信貸的互保聯保模式中,一旦其中一家企業被訴,就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各企業輪番被多家銀行"打包"起訴,這種擔保方式不僅難以保證金融機構債權的實現,而且還會導致金融風險進一步擴散蔓延。
另外,鋼貿商開具虛假倉單、重復質押、關聯質押等行為已經引起銀行的警覺。今年3月,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聯合上海銀監局等部門聯合搭建了上海銀行業動產質押信息平臺,該平臺的上線相當于給平臺上的鋼材加了一個身份證,通過物流倉儲環節管理和數據共享,避免了虛假倉單和重復質押等行為的發生。
上海銀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上海銀行業鋼貿貸款余額已被壓縮到800多億元,而在2011年末,該數據為2800多億元;2013年末表內授信余額比2012年末、2011年末分別下降了46%和62%。
"今年春節假期后,鋼材貿易商補庫存力度弱于以往,今年貿易商庫存最高點在2070萬噸,比去年2250萬噸的最高點低了7%,主要原因是銀行在向鋼材貿易商放貸方面變得更謹慎。"瑞銀證券分析師密葉舟對記者表示。
本報記者還從一位銀行信貸處人士了解到:"目前鋼貿商已經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不過他們有可能向融資成本較高的非銀行融資機構融資,如信托、地下錢莊等,這樣的話,風險會逐步向非銀行融資領域滲透。"
事實上,去年以來不斷爆發的涉鋼貿金融借款糾紛也有銀行自身的原因,尤其是在銀行為保證利潤增速的壓力之下。"究其根源,系相應金融機構對行業性風險預估不足,沒有嚴格執行風險內控制度所致,對明顯超出其償還能力且擔保能力不足的貸款人仍然提供大量貸款,最終導致不良貸款余額驟增。"上海高院這樣認為。
"銀行需要對抵押物、質押物真實權利狀況進行全面核實,尤其是風險較大的擔保方式,如多家企業聯保、動產浮動質押等,同時還要確保抵押物、質押物處于有效監管之下,及時發現風險苗頭。"一位多次參與涉鋼貿訴訟的律師告訴本報記者。
中民投千億抄底風險考:德龍鋼鐵接盤海鑫鋼鐵"觸礁"
新整合者最快將在5月正式登場,鋼鐵、光伏、船舶這三個最典型的產能過剩行業被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民投”)瞄準,或將迎來新一輪兼并收購潮。
中民投以民生銀行為背景,將成為一個涵蓋了金融、鋼鐵、光伏、船舶四大板塊的資本運作平臺,它在對三個產能過剩行業進行兼并重組的同時,將通過土地開發等資本運作手段,打通各個資產環節。
該公司注冊資本高達500億元,股東數量多達50家。據公開報道,中民投在非金融板塊將設立三只產業基金,其基金規模應該不低于3000億,鋼鐵、光伏、船舶三個板塊各1000億。
令業界嘩然的并非諸多“大佬”巨額投入,而是中民投選擇了鋼鐵、光伏、船舶這三個最典型產能過剩行業。
在鋼鐵板塊,中民投選擇四家民營鋼鐵公司注入資金,作為其進行兼并重組和行業整合的平臺。這四家公司分別為:方大集團、德龍鋼鐵集團、建龍集團和四川川威集團。
目前這些平臺公司已經開始各自展開收購行動。譬如在今年3月初山西海鑫鋼鐵被爆出債務危機之時,德龍鋼鐵受民生銀行委托試圖參與接盤海鑫,不過后因顧忌海鑫債務問題及復產成本而擱淺。
鋼鐵業知情人士透露:“民生銀行已經為中民投的成立運作了近一年時間,今年3月份時中民投已經選擇了德龍鋼鐵作為整合鋼鐵的平臺之一,正好海鑫在那時出現一些困局,中民投看中這個契機,有意讓德龍鋼鐵參與重組。”
業界對此解讀為中民投已在鋼鐵行業先期試水。“中民投如果真能通過兼并重組做到1億噸產能規模,對全行業來說是個好事。”中鋼協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但這其中操作難度大,并存在風險。”
德龍鋼鐵重組海鑫觸礁
按照民生銀行設想,通過收購兼并,中民投在全國掌控1億噸左右的鋼鐵產能,并在此基礎上,成立統一的鐵礦石采購公司和鋼材銷售公司。在收購兼并大量鋼廠之后,中民投還將投入另外一個專門的團隊,主要負責運作各地鋼廠的資產盤活。此前有發改委人士對媒體稱,民生銀行提出的這種模式,打破了舊有思維,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和嘗試。
國家工商總局官網顯示,中民投于3月24日即被預核準,但其已神秘運作半年,四家民營鋼鐵平臺公司也早已經開始展開各自的收購行動了,這或許可以從最近的一系列試水動作以窺端倪。
2014年3月初,海鑫鋼鐵被爆出債務危機,記者實地調查獲悉,鋼廠已全面停產,時至今日仍未有復產消息。德龍鋼鐵在第一時間前往海鑫總部所在地聞喜縣洽談合作重組事宜。
記者從海鑫內部人士和當地政府人員處得知,德龍鋼鐵于3月20日左右與海鑫接洽,試圖與海鑫聯合,共同支付欠款,合作形式為托管。多個信源顯示,德龍鋼鐵與海鑫有10億元互保,即海鑫鋼鐵欠德龍鋼鐵的債務規模約為10億元,德龍鋼鐵受民生銀行的委托試圖參與重組。
彼時,令外界所疑惑的是,民生銀行何以委托德龍鋼鐵接盤海鑫,民生銀行和德龍鋼鐵之間存在何種關系?謎底終于在中民投浮出水面之時揭曉。德龍鋼鐵是中民投進行兼并重組和行業整合的平臺之一,得以最快獲悉接盤海鑫的契機,對可能與海鑫的重組展開了系列動作。
民生銀行與海鑫集團關系頗為緊密,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為民生銀行股東,海鑫鋼鐵集團在民生銀行授信敞口19.5億元,民生銀行公開表示愿助其化解危機。據公開報道,早前在中民投發起股東中,有一位只出資3億,此人正是海鑫鋼鐵董事長李兆會,不過尚不清楚李兆會最終是否出現在中民投股東之中。
德龍鋼鐵接盤并不順利。記者獲悉,德龍鋼鐵考察發現,僅海鑫5號、6號兩個高爐的維修費已達6個億,據記者實地調查了解,除了5號高爐是燜爐外,其他幾座基本上全部熄火狀態(共6個高爐)。
有海鑫鋼鐵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高爐重開成本頗大,像海鑫大高爐要一兩千萬元才能開起來,小爐子也得需要幾百萬元。”再加上海鑫的巨額債務,德龍不敢考慮接盤。此外,海鑫鋼鐵有30億元貸款逾期,且真實債務不透明,對于潛在接盤者來說,存在風險。
有知情人士透露,德龍介入前提是,海鑫鋼鐵必須破產,否則龐大而復雜的債務規模“太可怕”。而另一方面,海鑫方面和當地政府也并不傾向將鋼廠向外地企業接盤,意愿較為冷淡。最終德龍鋼鐵將此收購計劃擱淺,此次“觸礁”也被視為是該模式操作難度大和阻礙的一個信號。
四家民營鋼鐵熱衷并購
德龍鋼鐵是河北邢臺的引資企業,資產總規模近100億,擁有600萬噸鋼鐵產能。但近期也受困于調整過剩產能之苦,德龍鋼鐵在積極聯系外遷外擴。
除了德龍鋼鐵之外,中民投還選擇了方大集團、建龍集團和四川川威集團作為其整合鋼鐵的平臺。
方大集團旗下擁有方大炭素(600516.SH)、方大特鋼(600507.SH)、方大化工(000818.SZ)三家上市公司和江西萍鋼等資產,資產總規模超過700億。四川川威集團擁有資產404億,擁有控股或實際控制公司57家,包括其中境外公司3家,另外參股公司10家。建龍集團是北京一家擁有1500萬噸鋼鐵產能的大型企業集團,其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為730億元。
中民投為什么選擇這四家處于不同地區的民營鋼鐵作為整合平臺?業內人士分析:“不難發現,這四家鋼企都比較熱衷資本運作,對并購重組比較熟悉,也有共同訴求。這四家算中型企業,好兼并,成本低。他們的產品在業內口碑相對還可以,性價比高。中民投調研下來,對這四家有信心。”
不過,中民投要想通過四家民營鋼企兼并收購,在全國掌控1億噸左右的鋼鐵產能并非易事,要想實現上述計劃,需要大量資金。在此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民投還將通過各種手段募集資金。
鋼鐵行業陣痛期
“目前鋼鐵是不是一個底還不太好說,但肯定形勢不容樂觀。”中鋼協一位人士說。
2014年以來,已有不少鋼廠債務纏身、停產限產,盡管鋼鐵行業已經非常糟糕。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數據,截止到2014年2月底,全國88家鋼鐵企業的應付賬款凈額為4390億,這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43%,與2013年年底的規模相比,中國鋼廠應對賬款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增加了130億元。
今年1-3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重點鋼企累計虧損23億元,其中1-2月虧損,3月份累計盈利5億元,但是一季度鋼鐵主業整體虧損41億元。鋼鐵主業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至今,已經連續10個季度虧損。
截止到2013年6月底,全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已超過3萬億,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財務資產部數據顯示,2013年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0.62%,仍處于工業行業中最低水平,鋼鐵主業基本是盈虧持平。根據以上數據,有鋼鐵業人士甚至認為,中民投此時進入整合鋼鐵,更像一次賭博。
研究員王京稱:“本輪鋼貿信貸危機暴露后,更多的大型國有企業,甚至之前不以鋼貿為主的大型流通企業開始跨業加大鋼貿領域投資,對他們來說,卻是抄底機會。”王京也認為這是一次行業企業整合機會,“不過從鋼鐵形勢來說,我覺得抄底機會還沒到,現在只是行業陣痛的關鍵期,行情接近底部,繼續下跌空間不大,但回暖拐點也尚未完全顯現。”
“中民投如果真能通過兼并重組做到1億噸的鋼鐵產能規模,行業、政府樂見其成,不過我對它的實際操作不樂觀,如何將風險控制到最低,考驗中投民投資管理能力。”另一位鋼鐵業資深人士說。
新華網
- 上一篇:4月PMI止跌 經濟好轉支撐后期鋼市 2014/4/25
- 下一篇:25日上海建材 節前預期增強 價格穩中趨強 2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