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浮動定價交易 中國鐵礦石現貨平臺活躍度有望提升
近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在固定價格交易的基礎上,新增了以指數為基礎的浮動定價交易方式。對此,市場人士認為,這不僅有利于提升鐵礦石現貨市場的運行效率,還為未來國內企業期現“兩條腿走路”奠定了基礎。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5月8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上市一年總成交量僅為1344.13萬噸。市場對交易平臺定價方式的認可度不高,是成交清淡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連礦貿商邵鵬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近幾年國內鋼鐵價格低迷,礦價波動劇烈,鋼廠的采購模式逐漸由高企業庫存轉化為高社會庫存與長協資源并存的形態。“鋼廠不愿意賭貨,更不愿在長期風險敞口時接固定價格的貨,而相對客觀反映市場的指數結算是鋼廠樂于接受的”。
在此背景下,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在固定價格交易的基礎上,引入鐵礦石現貨價格指數,最終結算價采用參考指數的平均值,并可上下浮動。
“理論上講,科學合理的現貨指數能較好地反映市場供需關系,減少人為操縱因素,有利于增強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公開性、透明性,同時也有利于降低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提高現貨市場效率。”一德期貨分析師韓業軍稱。
記者注意到,新的交易模式引入了普氏等五個價格指數,涵蓋了鐵礦石市場主流的指數貿易結算方式,更加貼近現貨市場。結算價若采用平均值,可以使價格波動區間收窄,進而降低價格波動風險,利于鎖定成本,尤其是在當前鐵礦石金融屬性日益增強,價格波動愈發劇烈的大背景下,平均價更具吸引力。
“上限浮動定價屬于指數定價的一種,符合目前主流資源期貨化、指數化、金融化的整體趨勢。”在邵鵬看來,將買賣方的市場出價變為指數加升貼水的形式,按照傳統的三大指數和其他主流指數的補充進行交易,可以使鋼廠隨行就市采購。
“新交易模式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場各方參與的熱情,有助于提升平臺活躍度,改變當前交易清淡的局面,進而反映真實的市場供需情況,增強交易平臺的公正性。”分析師稱。
韓業軍認為,活躍的平臺和權威的指數,有利于打破鐵礦石市場賣方壟斷格局,實現鐵礦石定價市場化,也有利于提升我國鐵礦石定價的話語權。
“成熟的現貨交易平臺擁有大量的買家和賣家,市場信息高度透明,價格形成機制公開公正。同時,成熟的現貨平臺也可以節省交易成本,實現貨物順利流轉,提高期現結合操作的可行性。”不過,韓業軍認為,就目前的鐵礦石現貨平臺而言,離成熟還有一段距離。
“現貨平臺價格是即時價格,反映的是市場的剛性需求,體現了鋼廠現有消耗原材料的能力,對于期貨價格來說是參照物。而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升貼水,反映了市場看漲看跌的心態,二者是辯證依存的關系。”邵鵬稱。
市場人士認為,目前鐵礦石現貨市場還存在信息不公開、價格壟斷、貨物流轉不暢等諸多缺陷,導致價格扭曲和市場機制失靈,不能和期貨市場形成很好的配合。未來隨著新模式推行,交易平臺有望日趨活躍,再加上企業對期現結合操作的認知度提升,國內即將上市的鐵礦石期貨將會有更好的市場基礎。(期貨日報)
- 上一篇:亞洲鋼市:鋼廠提價與終端需求角力 亞洲市場盤整向好 2013/8/2
- 下一篇:巴拿馬型船運價下降 鐵礦石貨物需求增加 20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