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不妨用“笨辦法”提升競爭力
鋼管行業正成為中歐貿易沖突的新戰線。歐盟計劃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抗議中國對相關不銹鋼管征收反傾銷稅,最快今明兩天提出申訴。
江蘇武進不銹鋼管廠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武進)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已經做好應訴準備,可能會謀求加重征收相關歐盟進口產品的反傾銷稅,“我們的產品出口到歐盟,他們也還要加反傾銷稅,我們大受損失。”
江蘇武進于2011年和常熟華新特殊鋼有限公司向中國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進口相關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進行反傾銷調查。去年11月8日,中國商務部公布終裁結果,決定自當年11月9日起,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上述進口產品征收9.2%至14.4%的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無縫鋼材單獨立案”
“發達國家不會放棄自己的核心產業,比如鋼鐵,他們的產品和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將日趨激烈化。”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處長李智6月5日在第九屆上海國際鋼管工業展覽會上如是說。據李智統計,2012年,中國鋼鐵行業遭受貿易摩擦共23起,占所有貿易摩擦案件數額的30%,涉案金額約占9%左右;其中鋼管行業19起。
李智發表上述言論的前一天,歐盟宣布對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反傾銷關稅。此案是歐盟迄今進行的—次規模最大的貿易調查,中方嚴陣以待。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為光伏案準備了“一裁兩立”的反制舉措作為談判籌碼:所謂“一裁”就是對原產于美歐韓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初裁,“兩立”則是對進口葡萄酒和汽車反傾銷立案。6月5日,中國商務部已宣布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程序。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無縫鋼材單獨立案,與光伏面板和葡萄酒訴訟分開處理。根據WTO規則,歐盟在規定的有限時間內可以選擇與日本提交的訴訟合并為一案處理。
日本去年12月已就無縫鋼材一案,向WTO投訴抗議中國。2011年,日本對中國的不銹鋼鋼管出口值為58億日元(5850萬美元)。歐盟對中國的此類出口值估計為數千萬歐元。
金額雖小,意味深遠。“申訴報告最快可能在周四或周五就提交,由此向中國發出明確信號,即歐盟將通過法律行動來抵制任何基于報復目的、非客觀證據而征收的關稅。”路透社稱。
“對常規市場影響不大”
盡管與光伏案200多億美元的涉案金額相較似乎微不足道,但無縫鋼管市場競爭激烈,國內參與競爭者有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銀環精密鋼管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等。
據上海鋼管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鞏宏良介紹,高性能無縫鋼管主要的四個指標是強度、韌性、耐腐蝕性和耐壓力,“中國產的,超高壓類的還不行,其他方面都與國外產品差不太多。”從歐盟、日本進口的無縫鋼管主要用于電站的高壓鍋爐和海工設備。
“中國是鋼管大國,但不是鋼管強國。去年無縫鋼管進出口價差達3903美元/噸(中國的產品價格較低)。”鞏宏良說,“重點行業每年仍然有30萬到40萬噸的進口量,主要是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和開采用管、大型鍋爐用管,以及核電裝備用管等方面。”
一中型鋼管企業貿易經理表示,高性能不銹鋼管這類高端產品,在國內能做的“沒幾家”,所以申訴結果對“常規市場”影響不大。
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振安指出,認定是否存在傾銷的計算,是要出口商的出口價格與其在本國內的銷售價格、生產成本進行比較的,而不是與進口國的相關產品價格進行比較。此次申訴,關鍵還看中國之前的裁決在程序上和實體上是否存在問題。所謂實體方面,涉及對價格、生產成本等的實際計算。
歐盟曾在今年2月贏得了WTO一項裁決,即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X光掃描儀征收關稅的做法不當。WTO裁定委員會當時指出,中國對該產品征收關稅的決定沒有經過正確周密的調查。一名歐盟外交官告訴路透社,在X光掃描儀申訴一案上的勝利讓鼓舞了歐盟。X光掃描儀申訴是歐盟對中國貿易保護措施發起的首次挑戰。
對于歐盟此次申訴,鞏宏良態度樂觀,他認為對于提高國內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降低成本,都是一個鞭策,“人家東西比你好,你得花心思來做超越別人的事情。”
中國鋼管在國際上一直遭遇貿易摩擦。據鞏宏良介紹,中國2012年鋼管總產量達9000萬噸,占全球65%,出口886萬噸,進出口相抵,凈出口844萬噸。在近億噸的產能中,中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產量低于2000萬噸,民營企業產量占到7000萬噸,且分散在2萬家以上的企業,缺少整合資源的能力。
不少鋼管企業表示,目前利潤微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已經令出口承壓,出口退稅幅度對盈利影響較大。
歐盟“拯救鋼鐵”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時間6月11日,歐盟委員會剛剛制定了一項旨在保衛鋼鐵行業前景的計劃,措施包括劃撥一部分歐盟資金,用于員工再培訓,降低行業重組可能引發的裁員所導致的社會成本。此外,該計劃還包括:在研發和技術方面提供資金以提高鋼鐵行業競爭力,以及推進旨在刺激汽車和建筑行業的針對性措施。
路透社稱,該計劃是繼上世紀70年代中期實行達維尼翁計劃(DavignonPlan)來解決行業衰落之后,歐盟委員會首次采取全面行動制止鋼鐵業滑坡。歐盟委員會負責工業與企業事務的專員表示,為了經濟復蘇,歐盟對實體經濟的依賴程度要超過以往任何時候,目標是到2020年使工業占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20%。
也有批評者表示,上述計劃缺乏明確措施,如果要拯救一個被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和融資緊張所困擾的行業,就必須采取更為果斷的措施。德國鋼鐵協會表示,計劃對歐洲的氣候及能源政策方面含糊其辭。能源成本在鋼鐵上的總運營成本中的比例約占40%。此外,歐洲鋼鐵生產商表示,碳排放成本可能會導致鋼鐵生產轉移到國外。
但不容置疑的一點是,發達國家絲毫沒有貶低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鋼鐵作為基礎行業似乎正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滋生的天地。
今年5月,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董事長拉克希米·米塔爾(Lakshmi Mittal)敦促歐洲設立貿易壁壘以保護本土制造商:“歐洲應該提高進口關稅,應該對來自環境標準非常低的國家的鋼材額外征稅。”(東方早報)
- 上一篇:利空效應顯現 節后鋼價難走高 2013/6/13
- 下一篇:鋼市持續低迷使鋼貿商愁容滿面 201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