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幾大行業承受貿易戰陣痛 “邊緣政策”引發中國強烈反彈
對2000億美元產品征稅的說辭原本被認為是特朗普為中期選舉助選的說辭,但在8月1日成為排上日程的政策動議。不過,隨著制造業、農業和消費類產品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國會議員、共和黨內部和特朗普原先的部分支持者開始重新思考特朗普的貿易政策。
“漁業可以補助嗎?漁民是海上農民。”阿拉斯加議員摩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在參議院貿易委員會召開的特別會議上向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發問。
“因為鋼鐵關稅受損的企業可以得到補助嗎?”民主黨特拉華州議員庫恩斯(Chris Coons)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7月26日,美國參議院貿易委員會邀請萊特希澤進行貿易報告。面對來自各州議員的質疑,萊特希澤只能低調地表示,農業不是他的專長領域和責任范圍,但就他所知,除了對農業的補助,其他行業目前都不在考慮之列。
美國農業部于7月24日宣布劃撥預算120億美元,協助美國豆農克服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挑戰。不過,深怕失去中國市場份額的豆農們并不領情,反而呼吁政府盡快停止貿易戰。不僅如此,補貼政策一出臺還引來其他行業要求一視同仁的呼聲,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也遭到進一步的批評。
在中美貿易第一大港——加州洛杉磯,6月以來,貨柜工人一直異常忙碌。港務局對媒體指出,6月單月自中國上船發往全美國港口的貨柜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6.9%。船運界人士指出,貨柜量近來出現異常增長是由于如沃爾瑪和亞馬遜這樣的零售商提前向供貨商下了大量訂單,為接下來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的中美貿易戰準備。不過,沃爾瑪和亞馬遜并未就此發表評論。
特朗普上臺后發誓讓美國再度偉大,承諾讓制造業生產線搬回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尋求重新構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其中,為改變美國在中美貿易中面臨的巨額逆差,特朗普以301調查結果為由于7月6日正式開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收25%關稅,對另外價值16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收25%關稅的計劃也很有可能在8月中開始實施。7月底,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加碼,宣布對另外2000億美元產品計劃征收關稅的額度由原本的10%大幅提升到25%。
對2000億美元產品征稅的說辭原本被認為是特朗普為中期選舉助選的說辭,但在 8月1日成為被排上日程的政策動議。萊特希澤發表正式聲明指出,“提高額外關稅稅率,旨在為(美國)政府提供額外選項,以鼓勵中國改變其政府和行為。”
而中國沒有絲毫退讓之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于8月2日稱,“美方的施壓和訛詐不會起作用。如果美方采取進一步升級動作,中方必然會予以反制,堅決維護我們的正當合法權益。”
特朗普政府加碼政策再度讓美國國內各界措手不及。美國商界指出,一再加碼的關稅將讓美國經濟“未受其利先受其害”。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區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對《財經》記者分析稱,特朗普打算對20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關稅,意味著征收關稅對他的政府比真正為中美貿易找出解決之道更重要。“只提高關稅而不與中國對話,看起來他想讓選民覺得他很強硬,或是轉移對他與俄羅斯關系的注意力。”
補貼重新上路
在美國決定對500億美元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增收25%關稅之后,對中國出口金額達120億美元的大豆成為報復對象,美國豆農成為貿易戰受害者。
為了平息他們的不滿和憤怒,美國農業部宣布總額為120億美元的補貼計劃。根據農業部初步規劃,120億美元補貼為短期計劃。種植大豆、玉米、小麥、棉花和高粱的農民將可以直接獲取補助,同時農業部將收購過剩的大豆另行銷售。120億美元具體如何進行分配,方案尚未公布,但補貼預計于秋天開始執行。
美國大豆去年出口總額270億美元,其中約一半出口至中國。7月,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正式征稅前,大豆價格創下自2008年9月以來的新低。
根據美國普渡大學研究顯示,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的報復性關稅將導致美國大豆出口中國降低65%;美國整體大豆出口量將下滑37%,產出將降低15%。美國農業部估計,因為中美貿易戰而被取消的2018年-2019年大豆出口訂單約為16.5萬噸。
自5月以來一直試圖緩解農民情緒的美國農業部長桑尼·珀杜(Sonny Perdue)在宣布補貼計劃當天發推文指出,補貼計劃是為了幫特朗普總統換取時間,以簽訂公平的貿易協定和打開更多市場的短期方案。
不過,美國排在前三位的大豆出口州——艾奧瓦州、伊利諾伊州和明尼蘇達州——分別回應,嚴詞拒絕美國農業部的補貼政策。
“我們要的是貿易,不是補貼。”艾奧瓦州大豆協會7月25日發表聲明稱。艾奧瓦州2017年大豆產值為52億美元,該州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哈特(Chad Hart)估計,該州農民將因為貿易戰損失至少6.24億美元。
農業部引用1935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出臺的農業調整修正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 Amendment)提撥這120億美元,避開國會表決的做法導致全國納稅人聯盟的抨擊。該聯盟指出,過去的經驗顯示,使用聯邦預算購買產能過剩的農作物、畜類和奶制品的政策最后不僅都失敗,還擾亂市場,甚至違反WTO原則。
特朗普政府要支持者著眼長期利益的說法,并不能說服面臨大豆價格下滑和失去市場的豆農。明尼蘇達州大豆農民對補貼計劃就不買賬。家族自1900年就開始種植大豆的戈登(Bill Gordon)對《財經》記者指出,農業部的補貼方案就像在一個嚴重的傷口貼上膠帶。“身為種植者,我們花了30年耕耘中國市場,希望能維持原來的關系。”
戈登參與的明尼蘇達州大豆組織過去幾個月內數次造訪華盛頓,希望特朗普政府能理解他們面臨的挑戰。“政府要我們顧全大局沒有錯,但是我們認為政府采用的手段有問題,官員應該持續在談判桌談判。”
美國大豆協會對補貼方案回應相對謹慎。會長海斯多夫(John Heisdorffer)在聲明中指出,美國大豆農民的最好選擇是擴大市場,尋求新買家買下那些不能賣給中國的大豆,因此特朗普政府應盡快完成更新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這樣美國才能盡快和日本、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展開雙邊貿易談判。
特朗普本人于7月25日宣布,歐盟將從美國進口大豆,但細節尚未明朗。另外,他多次在助選演講和推特上重申他對美國豆農成為受害者感到憤怒。
為克服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美國的豆農正試圖擴大內需市場、尋求打開東南亞市場以及滲透主要向巴西購買大豆的歐洲市場。艾奧瓦州大豆協會于7月底展開為期12天的歐洲交流會,訪問愛爾蘭、匈牙利、丹麥、奧地利四個國家,尋求擴大市場的機會。但是戈登強調,“我們希望中國能理解,這是政府政策,不是我們的想法,我們想賣大豆給中國,從中國買東西。”
隨著美國大豆將進入秋收季,豆農們呼吁中美官員盡快進行完整、透明的對話以解決問題。美國大豆協會會長海斯多夫說:“我們想看到特朗普總統成功……但是大豆農民在持續的貿易爭端下難以支撐。”
進出口市場承壓
相互報復的貿易戰讓依賴出口的大豆業面臨失去市場的危機,也迫使美國貿易進口商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
7月底,可口可樂和寶潔分別召開季度財務發布會,這兩家公司指出,受到原材料進口關稅的影響,將對鋁罐產品、紙類產品,包括面紙、尿布、廚房用品等,上調價格。
由于鋼鐵和鋁價格因關稅因素而上漲,汽車行業、機車制造商哈雷、家電生產企業等也都面臨成本上漲壓力。
非營利組織“美國行動論壇”(American Action Forum)研究顯示,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25%關稅,將使全美國消費支出每年增加115億美元;若對2000億美元商品征收10%關稅則可能讓消費支出每年增加200億美元。“在不計算中國報復措施的前提下,僅美國加征的關稅就會讓美國消費多支出320億美元。”
“中國的報復幾乎難以避免……這將傷害美國經濟,傷害就業和消費者。”該論壇貿易專家魏洛思(Jacqueline Varas)對《財經》記者指出。
美國出口的主要產品肉類和海鮮也因為關稅出現市場混亂。由于出口受阻,產品流入國內,導致美國國內市場面臨肉類供給過剩。美國農業部7月2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豬五花肉的庫存比去年增加130%;牛肉、豬肉價格下跌,擠壓雞肉價格空間。全球最大的雞肉、牛肉、豬肉供應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不得不進行降價促銷,并在最近將本公司2018年的獲利估值下調12%。
7月底,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研究報告指出,關稅引發的貿易戰將給美國企業帶來390億美元的損失。如果以行業區分,汽車、機車和相關零件需要76億美元補助、化學品行業需要9.6億美元、加工食品需要8.84億美元、漁民需要8.11億元美元、肥皂業7.25億美元、飲料業7.65億美元、造船業6.32億美元、家具業5.67億美元。美國鋼鐵生產商則需要64億美元、鋁生產商需要24億美元。
始終堅持在美國本土制造的哈雷機車,今年國內第二季度銷售出現下滑6.4%,鋼鋁價格上升而引起的制造成本增加讓該公司加速將生產線搬到歐洲。
另一方面,依賴中國進口的產業,特別是消費品行業和時尚服飾業則因為關稅也在加速調整供應鏈。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服飾占33.3%,女性外套40.2%,家具和寢具48.6%,服飾配件58.9%,玩具和運動用品81.3%,非織品類服飾和配件47.7%。時尚產業對本行業內部的調查顯示,從業者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將該行業最大的挑戰歸結為保護主義;他們指出,保護主義政策下的關稅導致外包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為應對自特朗普上臺后的政策,這些從業者今年以來加速分散產地。相比于過去中國占外包比例30%-50%,目前中國的比例已降低到11%-30%。
調查指出,67%的從業者計劃未來兩年進一步把供應鏈移出中國,26%則表示將維持生產線,遠低于2017年47%打算留在中國的調查結果;74%的廠商計劃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增加在越南的布局。
外包平臺Sourcify負責人萊斯尼克(Nathan Resnick)告訴《財經》記者,圍繞著“中國制造”建立的基礎設施,包括內部材料供應鏈和外部貨運點的完整性讓從業者一時難以調整,但是貿易戰加快了從業者分散生產的速度。“這原本是五年內可能要發生的事情,但提前到現在發生了。”
東南亞國家目前正加速投資港口建設,希望克服物流的不足。時尚業者調查顯示,越南和孟加拉國可能在這回合后取得領先地位。但關稅實施的速度終究讓一些業者的調整速度難以追趕。“很多公司在游說政府、在網站上請愿,希望關稅不要進一步實施。”萊斯尼克說。
還需要多長時間
美國很多企業正趕在對20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實施前緊急下單,但這將帶來庫存風險,直接影響企業獲利。
摩根士丹利7月31日警告稱,由于零售業以及像臉書、Netflix這樣的高科技企業表現不如預期,美國股市將可能面臨今年2月以來的最大拋售潮。
關稅帶來的不穩定經濟前景也給選民帶來影響,不少國會議員對美國貿易代表表示沒有太多耐心。“看起來我們需要多長時間?我們的策略到底是甚么?”對此,萊特希澤再度辯護,“我們確實有策略,而且我認為正在發揮效用。”
民主黨夏威夷議員沙茨(Brian Schatz)指責特朗普政府挑起的是“愚蠢的戰爭”。萊特希澤強硬回應稱,“我不認為我們選擇了一個愚蠢戰爭,這是長時間累積的問題,再不改變其中的互動本質,代價會非常大……貿易逆差數字并不可持續,在歷史上都沒見過。”
不過,美國前商務部助理部長李凡(Henry Levine)對《財經》記者指出,從特朗普和韓國、歐盟的重新談判結果來看,并沒有換來比較好的協議,與中國談判結果或許也是如此。
魏洛思對《財經》記者指出,貿易逆差實不應被看得太重,供應鏈是流動的,近年來左右生產的因素非常復雜,通過關稅讓制造業回流到美國并不容易。再者,從歷史經驗看,美國通過在貿易上設置障礙尋求改變對方行為的成功率并不高。能否達到最終目的,有待時間考驗。相反,通過與其他國家合作施壓更容易達到真正目的。
彭博新聞社7月31日報道,中美正就談判議程進行談判。同日,《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美談判仍處僵局。面對中美雙方近期是否就雙邊經貿關系進行過溝通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8月1日的記者會上沒有明確否認。
特朗普的“邊緣政策”談判手段引起中國的反彈。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8月3日晚間宣布計劃對原產于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20%、5%不等的關稅,并補充說明,如果美國開始實施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關稅的計劃,“將即行實施上述加征關稅措施”。此外,特朗普的談判策略還受到其他外在因素影響。
根據民調機構皮尤中心6月進行的調查,特朗普的施政滿意度和他去年上任時幾乎沒變,維持在39%,共和黨支持者對他的滿意度達到84%。但《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49%的受訪者認為關稅將增加商品成本、傷害經濟;只有25%認為關稅能創造就業,對經濟有幫助。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美中經濟問題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對《財經》記者分析稱,相較于特朗普政府尋求改變中美經貿互動本質的目標,美國當下受到的經濟損害不算太大。但是隨著美國相繼和歐盟、墨西哥達成貿易妥協,特朗普想避免制造他愿意和每一方達成協議的形象,因此,美國有可能延后與中國進入談判。
史劍道一度預期美國不會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但基于上述考慮,他對前景又不表樂觀。
隨著制造業、農業和消費類產品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國會議員、共和黨內部和特朗普原先的部分支持者開始重新思考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中國美國商會副會長布拉德利(Neil Bradley)指出,當美國農業因為關稅受到嚴重打擊時,幾千家美國企業也遇到相同的困難……保護美國產業免于遭受貿易戰破壞性結果的最好方法,就是第一時間避開貿易戰。
來源:《財經》雜志
- 上一篇:油價漲鋼鐵淡季產銷兩旺 上游行業推升7月PPI 至4.6% 2018/8/10
- 下一篇:貿易爭端加劇鋁市波動 20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