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要主動,鋼企紛紛改革
中國鋼鐵工業企業若想盈利,一方面要把握市場規律,另一方面也要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但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自身的調整升級。針對鋼廠對產品的升級卓創對國內148家鋼廠做了調研。據卓創資訊調研數據顯示,本期調研樣本鋼廠148家,其中大型鋼廠占55.4%,中小型鋼廠占44.6%。從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年內大型鋼廠對新產品開發及推廣的占34%。中小型鋼廠新開發僅占9.1%,占比僅為1/10,并且多為建筑鋼材內的產品增加。與主導鋼廠將近1/3的開發比例來講相差較大,在低迷行情的大浪淘沙之下,中小型企業生存艱難。主導鋼廠在鋼鐵行業低迷的情況下,從增加產品的競爭力上著手。
在新產品選擇方向上從附加值較高的特鋼入手,鋼廠針對普通鋼材品種的選擇要大于選擇板材產品,選擇發展板材產品僅14.29%。得此結果并不出乎意料,板材產品雖產品附加值高于建筑鋼材等,但目前普通板材也處于嚴重過剩的局面,以熱軋板卷為例,2005年以后我國出現了熱軋寬鋼帶軋機的建設高潮,各鋼廠紛紛建設熱軋寬鋼帶軋機,軋機寬度從1250mm到2300mm不等,這使得熱軋卷板成為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鋼材品種之一。高端板材目前國內開發依舊較為困難,在資金鏈尤為緊張的今年,資金鏈很容易出現斷裂問題,但此問題多出現在民營企業。
國有企業在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下,鋼廠逐漸向國際水平靠攏。民營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就較為艱難,企業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生存環境較為艱難。其次從企業轉型方向來講,國有企業趨向產能置換,淘汰落后產能,建設附加值較高的高端鋼材。民營企業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增加企業綜合實力,提升企業對上游原材料的控制,提升產品的利潤。企業轉型目標有明顯的偏差,在調結構、促轉型的過程中,國有企業與國家政策導向一致。最后,從兩大鋼廠的轉型對比中我們不難推測,國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趨向于國際化,在國內無論從產品質量及技術含量處于較高的水平,民營企業不斷兼并重組或者聯合的形式區域化逐漸顯現。整體來看,鋼企推進新產品開發的過程,是國內鋼廠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卓創資訊)
- 上一篇:鋼企盈利水平下滑 礦石市場會否受拖累 2015/6/1
- 下一篇:鋼鐵:期貨繼續振蕩 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