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準時化戰術贏得勝利
9時50分,天車吊運著鋼包在回轉臺就位,蓋包蓋,裝油缸,鋼水鎮靜;9時55分,包臂旋轉180度,帶動裝滿鋼水的鋼包與空鋼包交換位置;9時57分,鋼包到達澆注位后開澆,火紅的鋼水通過中間包流向結晶器……
這是記者7月30日上午在煉鋼廠制鋼三部拉矯區域看到的生產情景。一包鋼水從“回轉臺就位”到“開澆”耗時7分鐘,各步驟銜接緊密,沒有等待。
主控室里,制鋼三部副部長高勇正通過電腦了解生產情況,“不早不晚,不多不少。”高勇指著實時畫面告訴記者,“準時化”讓生產管理更有序,產品質量更有保障。
從今年年初開始,制鋼三部結合精益管理,實施“構建重軌鋼準時化生產模式”改善項目。項目根據產線作業特點,將整條工藝流程分為7大工序、43個作業步驟,提高5號連鑄機恒拉速比率。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定時、定量、定質生產,制鋼三部一改過去5個鋼包周轉的做法,優化周轉鋼包數量為4個,工序時間嚴格控制在47分鐘,鋼水容量控制在145噸,以澆注周期和冶煉周期的統一保證爐機匹配。當記者觀察兩個鋼包的“換包”操作時,另外兩包鋼水則分別處于VD精煉和LF精煉工序中,47分鐘后,下一包精煉鋼水將準時開澆。如此周而復始的“完美”銜接,正是準時化生產模式的精髓所在。
通過改善項目的實施,今年5月,重軌鋼產線恒拉速比率提高了4.47%,達到55.45%;增值活動比率由59%提高到66.4%,初步實現了以連鑄拉動為特征的均衡、穩定的一個流生產,每月可多創經濟效益60余萬元。“我們取得的勝利是綜合性的。”制鋼三部部長蘇宏亮將重軌鋼生產比作一場戰斗,而“準時化”無疑是正確的“戰術”。
- 上一篇:美鋁旗下澳洲PointHenry鋁冶煉廠徹底關閉 2014/8/4
- 下一篇:水鋼調整生產和設備系統管理模式 20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