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如何走好精益生產之路?
按照全球鋼鐵工業發展的經驗數據,2014年我國的鋼鐵消費已達到頂峰,也就是人均鋼鐵消費量已經達到了最高點。與這個大趨勢相對應的是鋼鐵行業巨大的產能過剩,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鋼鐵企業利潤微薄甚至虧損。要想度過行業“寒冬”,鋼鐵企業必須想方設法提高效率、減少庫存、消滅浪費、提升質量,從而擴大利潤空間,而這正是精益生產針對性解決的根本問題。
一些標桿鋼鐵企業的成功案例表明,走精益生產之路不失為企業應對嚴峻市場環境的一個選擇。
包鋼自2011年起,連續5年推行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精益管理,成效顯著。企業現場面貌翻天覆地,基礎管理大大夯實,物料庫存大幅降低,流程效率顯著提升。2014年底,包鋼鐵前系統主要原料總庫存比年初下降了182.8萬噸,減少資金占用17.3億元,少支出利息1億元;鋼軋系統降低中間坯庫存,降低資金占用約2.4億元,全年少支出利息約1400萬元;鋼軋系統降低成品庫庫存,減少資金占用約3.5億元,全年少支出利息約2113萬元。
九江線材是是全面持續推行精益管理的民營鋼鐵企業之一。自2010年7月起,該企業推行精益6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管理、TPM(全員生產維修)管理和精益工段創建。5年來,九江線材在現場管理、基礎和基層管理、設備運行效率、產品質量、降本增效、員工素質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巨大成效,多項指標行業領先。
鋼鐵企業走精益生產之路,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的情況設計一套屬于自己的精益體系,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調研診斷子系統。鋼鐵企業可借助專業公司,從宏觀經濟政策環境、產業環境和企業內部運營環境三個層面,從采購、供應、研發、制造、配送、銷售到服務的價值創造全過程,從組織、人力資源、產能、產量、質量、成本、環保、安全、效益各管理維度,運用問卷調研、高中層領導訪談、基層管理者座談、資料調閱、現場考察等方法,以及現場寫實、價值流圖、物料和信息流動圖、統計分析、工藝技術分析、標桿研究、競爭力評價等工具,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現狀進行客觀、準確的研究和判定,找到企業價值流程和管理流程中的瓶頸,進行企業問題的科學判定和對策研究。
二是方案設計與項目實施子系統。調研結束后,鋼鐵企業應依據調研診斷的結論,針對企業問題和對策思路設立精益項目,圍繞項目目標進行項目范圍、組織職責、資源配置、計劃控制、溝通協調、沖突解決、督導激勵方面的系統設計。
三是項目效益測量評價系統。精益項目實施后,鋼鐵企業應從利潤增長、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資源節約、品牌提升、競爭力提高等方面,對項目的效果和效益進行科學、準確的測量和評價。
精益生產的核心和重心雖然是生產,但絕不僅僅是把生產現場管好。精益生產要求研發、內控、市場、財務、人事等各個職能部門,在統一的精益思想指導下互相合作。精益生產是一套思想,精益管理是一套完整的體系。鋼鐵企業內部必須自上而下從思想上達到高度統一,才能使精益管理系統發揮作用。如果企業高層不學習、不率先搞懂精益生產,只是要求下面的人去學習、操作,精益生產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高層學管理,中層懂管理,基層會管理,這是做好精益生產的前提。
- 上一篇:下游需求無起色 中厚板價格繼續松動 2015/5/29
- 下一篇:粗鋼產量大降 煉鐵投資回升 201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