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一群蜜蜂式的生產 產能過剩真相
現在部分重化工行業的“產能過?!眴栴}引起了新一屆政府的高度重視,發改委、工信部也紛紛制定、出臺措施來去產能化。據發改委信息,中央政府現在已經把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行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第一批對象,將出臺重大措施予以解決。
這里面,必須厘清一個問題,即所謂產能過剩問題,在企業層面是否存在,或者說,哪些企業在喊“產能過剩”。
從調研,能夠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部分國有大企業對于產能過剩問題喊得聲音最大,而民營企業則根本不管行業內是否存在所謂產能過剩,我只管按照我的企業戰略決策,堅定目標往前行。
鋼鐵是一個最具中國文化和政治涵義的行業。從漢朝“鹽鐵論”國家開始對冶鐵專營,一直到改革開放前的“以鋼為綱”,鋼鐵通常都由政府壟斷生產經營。改革開放特別是撤銷鋼鐵主管部門以后,政府放松了鋼鐵業對民間資本的準入限制,期間雖然有2005年鐵本事件的“插曲”,但總體上民營鋼鐵企業如雨后春筍大量誕生是顯而易見的。截止2012年底,按照粗鋼產量來衡量,全國7億多噸粗鋼產量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基本上各占一半,可謂平分天下。國有鋼鐵企業中有寶鋼、鞍鋼、河北鋼鐵、首鋼、山東鋼鐵、武鋼等為代表,民營鋼鐵企業以沙鋼、日照鋼鐵、建龍重工、中天鋼鐵、河北津西鋼鐵等為代表。整體上,國有鋼鐵企業的總體和平均規模都比民營鋼鐵企業大得多。
在調研時,一家大型國有鋼鐵企業表示,當前中國鋼鐵業的產能過剩情況十分嚴重,不僅現有產能超出當前的鋼鐵消費水平,更是超出了未來5-10年鋼鐵消費預期;鋼鐵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民營鋼鐵企業的產能大幅增加,比如2000年民營鋼鐵產量只占全國的7.7%,經過十多年的發展,2012年達到了48.4%,民營鋼鐵產能增量占了現有鋼鐵過剩產能的主要份額。應該說,這種觀點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相似的看法,在電解鋁、建材、造船的部分國有大企業中也存在。
相反地,民營鋼鐵企業對于產能過剩并不“感冒”。一家大型民營鋼鐵企業認為,當前鋼鐵行業的確存在一些產能過剩,但并不嚴重,在中國整個城鎮化、工業化的歷史和趨勢中,應該屬于基本合理的范圍。另一家大型民營鋼鐵企業更直接地表示,“我們的企業不存在產能過剩,我們的開工率近兩年一直在95%以上,銷路也很好”。
對于行業中的所謂“產能過?!爆F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迥然不同的看法呢?這其實反映的是中國鋼鐵行業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從數據看,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數據:2012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所屬的80多家重點大型鋼鐵企業利潤只有15.8億元,同比下降98%,銷售利潤率只有0.04%,虧損面23%。有一則新聞形容工信部前部長李毅中的感受“中國鋼鐵業利潤僅0.04%,李毅中看了以后簡直要掉淚”。事實上,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統計數據,2012年,中國鋼鐵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2024億元,同比下降31.4%,其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1026億元,下降1%;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855億元,下降48.1%。鋼鐵行業的全行業利潤2024億元,整整比80多家大型鋼鐵企業多出2000億元。這能說,中國鋼鐵業利潤僅0.04%嗎,還需要掉眼淚嗎?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鋼鐵行業的企業規模結構中,大企業在鋼鐵產業政策引導下是主要的板帶材生產商,而中小企業主要是傳統長材、建筑用材生產商。從整個2012年情況看,傳統的低端產能即長材、建筑用材銷售穩定,甚至有的民營特鋼企業還出現了工業用地不足的情況;而所謂的高端板帶材--大企業的領域--則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由此看,當前我國鋼鐵業的產能過剩,用總量過剩來概括并不真實,真實情況應該是結構性過剩,即所謂“高端產能過剩”。
這就引出了個更關鍵的問題:為什么鋼鐵行業的大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和中小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之間的效益差別這么大,是什么讓大企業、國有企業一窩蜂地去發展“高端產能”,而不是以市場為導向。如果不反思并解決這個問題,所謂鋼鐵業的去產能化是不可能根本解決問題的。(中國財經網)
- 上一篇:看鋼市:鋼材市場價格弱勢震蕩 終端需求跟進相對乏力 2013/9/13
- 下一篇:河北鋼企噸鋼利潤僅為32元,鋼鐵企業在微利中掙扎 20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