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稅外影響當前鐵礦石市場的幾方面分析
從今年5月1日起,適當下調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減按規定稅額40%征收的政策將實施。面對“新政”,遼西重點鐵礦石產區朝陽市鐵礦石采選企業經營者普遍認為,“新政”可減輕礦企部分負擔,但影響鐵礦石價格的因素很多,經營者還需密切關注市場變化。
遼西采選企業經營者反應平和
遼西建平縣和喀左縣鐵精粉采選生產商認為,截至4月25日,朝陽地區的北票、朝陽和建平3縣市,品位66%鐵精粉出廠價(濕基、稅前、現款)分別為380元/噸、390元/噸、400元/噸。上述價格普遍比3月下旬微漲10元/噸左右,但是市場表現依然平淡,因市場價格與鐵礦石生產企業成本倒掛,大面積停產觀望的局面仍在持續,等待市場價格繼續上調。因此,當地鐵精粉市場不景氣的基本面、大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表明,該地區鐵精粉生產商對“新政”帶來的減輕企業負擔反應較為平和。
北票某民營生產商認為,這項“新政”對本地采選聯合企業或采礦企業意義較大,而對單獨選礦企業意義相對較小。2014年,朝陽市鐵礦石原礦產量3616.1萬噸,同比增長12.6%,按著這個數據有關專家測算,鐵礦石資源稅減按規定稅額40%征收,綜合下調幅度折算后為10元~20元/噸,總計減輕稅費負擔3.6億元~7.2億元。但是,朝陽市鐵礦石采選企業比較多,約近600戶企業,且多為民營和私企,平均到每個企業約幾十萬元錢,如果平均到月份為幾萬元錢,有些“撒芝麻鹽”味道。
建平縣某民營鐵精粉生產商也認為,鐵礦石減稅政策主要是采選聯合企業或單獨采礦企業受益明顯,對單獨選礦企業實際意義相對較小。因為目前采礦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很難再降,指望采礦企業降低鐵礦石價格、利益下傳的可能性不大;而提高鐵礦石原礦售價,借此拓展本企業盈利能力空間的可能性或加大。鐵精粉生產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和市場價格漲幅很難填補與成本缺口的雙重因素疊加,使鐵精粉生產企業尚未有大面積恢復生產的計劃。
除資源稅外的影響因素不可忽視
生產商普遍認為,國內和國產鐵礦石市場價格近期出現小幅上漲行情,但影響當前鐵礦石市場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自去年以來,受市場需求低迷影響,國際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今年第一季度價格持續下滑,目前回升有限。目前,全國鐵礦石企業開工率僅有60%左右。當前國際主要礦企以量換價,意在用低成本礦取代國產礦。4月初以來,當地某大中型鋼企業學習和借鑒外企降成本經驗,部署多“吃”低價國外礦的經營策略,對本地鐵精粉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資源稅改革是為了理順價格機制,把從量計稅改成從價計稅,同時取消稅之外的各種收費,此次主要是從量征稅的比例在下降。從鋼廠角度,他們多認為礦山尚有利潤空間,因此,一直在壓價采購。礦山方面在鐵礦石議價的主動權上已不占優勢。
二是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繼續。鋼材賣不上價,鋼廠就要降低成本,而鐵精粉占生產成本的60%左右,必然首當其沖。
三是據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分析,在鐵礦石成本中稅的比重其實不是很大,礦山要承擔60多種費,一種費1元錢的話,成本就要增加60元,且每個地區不同所需要承擔的稅收也有所差異。在我國,礦山企業繳納的稅費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礦山企業須繳納的特定稅費,也稱作資源性稅費;另一類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普遍征收的其他稅費。雖然資源屬于國家,但是地方政府也有一定自主權,從增加地方財政的角度,可能會增加入一些雜費。現在,資源稅征收比例下調,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負擔,但資源稅之外的各種收費尚未清理,亟待國家加快治理。(中國冶金報)
- 上一篇:3月美國鋼材進口量同比仍增長近11% 2015/4/28
- 下一篇:2015年一季度四大礦山產量同比增長12.6% 201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