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海市突破“一煤獨大”格局
內蒙古烏海市因煤而建、因煤而興。自建城伊始,煤炭工業就成為全市的主導產業。
最初,烏海的原煤開采出來后基本外運。市委、市政府深知資源有限,提出要延長煤炭產業鏈條促轉型升級。經過不懈努力,全市煤炭就地轉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90%以上,逐步形成了原煤—洗煤—焦炭—煤焦油深加工一體化發展產業鏈。
在千里山工業園區內,烏海黃河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烏海寶化萬辰公司毗鄰而建。“我們年產1萬噸中間相炭微球項目于2016年開工建設,主要原料為煤焦油深加工的下游產品——瀝青和洗油,寶化萬辰專門從事煤焦油深加工,雙方合作優勢互補,進一步延長了煤焦化工產業鏈條。”烏海黃河貝特瑞公司董事長馬文華說。
在縱向延伸煤炭產業鏈條的產業政策激勵下,神華集團、江西黑貓炭黑、華油公司、上海寶鋼化工等大型知名企業圍繞煤焦化深加工布局的產業項目紛紛落戶烏海。煤焦化工產品由焦炭、煤焦油、酚油、萘油、蒽油等拓展延伸,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
烏海市委、市政府和焦化企業在探索中形成一個新共識——大力實施焦炭氣化戰略。“十三五”開局之年,“焦炭氣化”從戰略構想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內蒙古重點項目——內蒙古源通煤化集團有限公司總投資13.6億元、年產35萬噸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并投入試生產,該項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通過甲烷合成工藝,實現焦爐煤氣的綜合利用。此外,華信焦爐煤氣制液化天然氣項目,家景鎂業30萬噸甲醇項目以及華油天然氣公司、源通公司合作投資建設100萬噸焦炭氣化制合成氣項目等一批項目的建設,將為大規模發展焦炭氣化制合成氣、推動傳統焦化企業轉型發展拓展新路徑。
在此基礎上,烏海市開始橫向“補鏈”。依托液化天然氣為主要動力的陜汽烏海專用汽車項目建成投產,使烏海市現代裝備制造業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2016年,陜汽烏海公司實現汽車生產2500多輛,創歷史新高。以陜汽為龍頭,通過產業鏈招商,烏海先后引進20多家圍繞陜汽做配套服務的裝備制造業中小企業,以陜汽為中心的新能源汽車、鎂輪轂等裝備制造產業正在向集群化、規模化邁進。目前,全市有機械加工制造企業100多戶。
內蒙古源宏精細化工醫藥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一期項目,充分利用了當地煤化工下游副產品。一期總投資4.4億元建設2000噸四氟苯甲酰氯、750噸左氧氟羧酸、750噸氧氟羧酸醫藥中間體自投產以來,產品供不應求,市場份額占有率直線上升,現在已占到市場的80%以上。
“延鏈”和“補鏈”改變了烏海“一煤獨大”格局,在工業結構中,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8%提高到目前的66%,非煤產業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
來源:經濟日報
- 上一篇:太鋼高端產品亮相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冶金工業展受到好評 2017/6/22
- 下一篇:煤企“一把手工程”提升企業期貨套保效率 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