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動力煤黎明前仍是黑夜
一、動力煤走勢回顧
2014年動力煤整體處于震蕩下行的走勢。1月份期貨開盤價格在570.4元/噸,隨后持續回落,至3月中旬觸及490.8點的低位。 而現貨價格方面,1月初環渤海指數在610元/噸,而后持續下跌至4月初的530元/噸,由于大秦線開始檢修,現貨動力煤價格開始小幅反彈,至5月底反彈至537元/噸。期貨價格也在3月中旬觸及490.8點低位后開始反彈至543.4元/噸的高點。這一時段期貨價格反彈明顯強于現貨價格。
7-8月份是動力煤的消費旺季,但今年與以往不同。由于上游庫存量持續處于高位,下游發電量受制于水電增加,火電發電量始終沒有明顯提升。期貨盤面上,今年7月中旬,動力煤期貨合約觸及全年最低點482元/噸,傳統消費旺季的現貨市場表現也不盡人意,自進入6月份以后,現貨市場持續下跌,環渤海指數由6月4日的534元/噸降至8月份的478元/噸,現貨價格降幅之塊是歷年夏季動力煤行情中所沒有的。
夏季用煤高峰過后,由于現貨價格持續下跌,國務院開始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動力煤企業脫困問題,隨后相關部門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助力煤炭企業脫困。大集團也積極調整港口銷售價格,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煤炭價格結束了跌跌不休的態勢,從9月份開始,現貨價格連續回升,環渤海指數由9月初的482元/噸上漲至12月初的526元/噸,漲幅較為明顯。期貨方面,自7月中旬觸及底部后在10月上旬上漲至532.8元/噸。
10月中旬后,動力煤期貨和現貨價格出現分化,現貨價格接連攀升,而期貨盤面大幅回調后開始窄幅震蕩,并沒有隨現貨價格的升溫而上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投機資金對于盤面影響較為嚴重,導致期貨盤面貼水嚴重。但后續隨著交割月份的來臨,我們認為期貨現貨價格有望回歸。
二、宏觀分析
回顧2014 年,由于產出和通脹增速雙雙下行,從大的經濟周期來看,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于一個“衰退”周期中,同時伴隨的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部門負債率高等問題。造成當前經濟周期最大的原因是房地產行業冷卻,也由此引發了宏觀經濟系統性衰退風險。地產以及與其關聯密切的行業是產能過剩的主要領域,因此也是去庫存和去產能調整的重點領域。第四季度隨著前期國家政策扶持,房地產行業銷售情況出現短暫好轉、下滑趨勢得到緩解,但由于人口紅利消失、政策方向改變,房地產行業下行趨勢確立,需求不振和結構調整以及“衰退”的情況將持續。主要貿易國經濟狀況分化,外需難有較大起色,但外貿政策偏暖,總體來看外貿對經濟影響偏中性,不足以支撐經濟維持前期增長速度。財政政策維持寬松,基建投資繼續為對沖房地產投資下滑帶來的風險發揮作用,但隨著國內基建產業逐步飽和,基建行業向外擴張的要求和現實情況更加明顯,而財政擴張將使我國財政赤字將進一步增加。貨幣政策保持定向寬松的同時終于在四季度采取了降息的全面寬松手段。雖然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部門去杠桿的過程仍在進行,但防范經濟下滑壓力已經擺在了決策層的首要考慮位置,降息空間的打開意味著前期政策和輿論上的包袱己經不復存在。目前來看物價水平未有顯著升高,上下游通縮壓力不減,流動性未有效進入實體經濟,內需不振的情況猶在,后續繼續降息降準空間仍存。
展望明年,國際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價格的下跌,有助于國內下游產業盈利水平提高,為緩解轉型期陣痛帶來幫助,并為寬松政策提供前提;第三產業除房地產外保持增長并吸納剩余勞動力,但由于其多不是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增速持續滑落難免,并將繼續拖累經濟;第二產業中的高新技術、高端制造相關行業將保持增長,“一帶一路”和亞太自貿區等能夠帶動基建和外貿,并對拉動需求作出一定貢獻;隨著降息和各種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以及穩增長成為下一階段的主題,中國經濟將渡過這一轉型時期而迎來新的增長。
- 上一篇:兗礦煤炭鐵運系統擬向地企開放 2015/1/4
- 下一篇:印度連續第二次下調黃金及白銀進口關稅基準價 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