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取消部分進口鋼材保稅業內稱是微刺激
財政部11日發文稱,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自2014年7月31日起,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據業內人士測算,加工貿易項占中國鋼材進口總量的近五成,一年約600多萬噸,占中國國內鋼材產量的比重較低,對整體鋼鐵市場供需及價格不會產生明顯影響,“更多是國家應對國外反傾銷的一個反擊策略,表明一種姿態”。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該政策實施對國內鋼鐵市場供需影響有限。業內人士指出,這為國產鋼材,尤其是冷軋、熱軋板等品種無形中增加一部分市場需求,“也算是對國內鋼鐵市場的微刺激”。而且,在目前鋼鐵產業“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困境下,這一政策的出臺“溫暖人心”。
財政部今日發通知稱,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落實公平稅賦政策,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的精神,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
通知提到,首批對國內完全能夠生產、質量能夠滿足下游加工企業需要的進口熱扎板、冷扎板、窄帶鋼、棒線材、型材、鋼鐵絲、電工鋼等78個稅號的鋼材產品,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自2014年7月31日起,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
對2014年7月31日前已簽訂的合同,且在2014年12月31日前實際進口的,允許在合同有效期內繼續以保稅的方式開展加工貿易。
通知還指出,上述政策措施適用于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但2014年7月31日前區內已設立并從事附件所列產品加工貿易的企業暫予以除外。
分析師對此表示,加工貿易項占鋼材進口總量的近五成,而且以冷軋、熱軋產品為主。而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將使相當一部分進口鋼材失去免稅、手續簡便等競爭優勢,國產鋼材由此能夠與之平等競爭。
據分析師介紹,當初我國實行國際通行的保稅政策,是為了促進外貿發展,吸引外資。
金銀島分析師易易也認為,從此消息面看,這將提高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成本,從而減少國內對相關鋼材產品的進口采購用量,轉向國內鋼企,對緩解國內鋼鐵產能利用率不足問題產生利好。但是,“此項政策對于目前相對弱勢的價格表現來說,只能屬于‘星星之火’的類型,尚不足以和支撐價格的反轉”。
分析師指出,加工貿易項占中國鋼材進口總量的近五成,即一年約600多萬噸,這一數字占國內鋼材產量的比重較低。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全年進口鋼材1408萬噸。
而去年全年我國粗鋼產量為7.79億噸,即受政策影響的進口鋼材量,占國內鋼鐵產量的比重不到1%。
西本新干線高級研究員邱躍成指出,該政策對國內鋼企有一定利好,但另一方面,用鋼企業可能面臨成本增加的問題,因為一般國內進口的為高端板材,國內鋼企無法完全替代,“有些該用進口的還得用”。
邱躍成認為,這更多的是國家應對國外反傾銷的一個反擊策略,表明一種姿態,“能夠部分拉動國內鋼企訂單,但對整體供需及價格不會形成明顯影響”。
- 上一篇:鋼鐵行業供給過剩需求拉動不足 2014/7/14
- 下一篇:鋼市積重難返“再平衡”談何容易 201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