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煤炭庫存高達4億噸 煤企七成虧損
今年,全社會4億噸的煤炭庫存將達歷史最高水平。
11月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宋元明表示,煤炭市場嚴重供大于求。國家既要控制國內煤炭的生產總量,又要控制劣質煤的進口,以幫助煤炭行業脫困。
“救市”的背后是煤炭行業的大面積虧損。
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30家煤炭類上市公司國有23家煤企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占比高達76.7%。
今年前三季度20家大型煤炭集團累計凈虧105億元, 8家上市煤企共虧損28億元。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下稱中煤協)10月17日公布的第三季度煤炭經濟運行情況,目前有8個省區煤炭全行業虧損,全國煤炭企業虧損面在70%以上。
虧損超10億企業增加
在上市煤企慘淡的成績單中,業績最差的是國投新集,該公司虧損10.82億元,虧損額同比放大37倍。去年同期,國投新集虧損僅為2780萬元。
此外,神火股份、平莊能源、冀中能源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100%。堪稱國內三大煤炭上市公司的中國神華、中煤能源和陜西煤業也難逃厄運,盡管依然盈利,但前三季度凈利均出現同比下降,分別下降13.7%、79%和71%。
就上市煤企整體而言,廣發證券11月1日發布的三季報總結分析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各煤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平均分別回落13.6%和57.9%;利潤合計和平均降幅分別為20%和58%,全行業降47%。
上市公司之外的煤企日子也頗為艱難。根據中煤協數據,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720.4億元,同比減少616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大降68%。
其中前三季度虧損超過10億元的國有煤炭集團有所增加,虧損額最大的是淮南礦業集團,巨虧40億元。同在安徽的淮北礦業集團凈虧損達10億元。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達1562.76億元,凈利潤僅為-12.45億元。開灤集團去年同期還實現盈利1078萬元,今年此時卻由盈轉虧,虧損高達22.76億元。
業績低谷中,只有7家上市煤企利潤不降反增,包括山西焦化、兗州煤業和盤江股份。不過它們得以“翻身”,大多受益于非煤業務及貿易煤銷量的增長。其中兗州煤業前三季度凈利潤19.55億元,主因是貿易煤銷量大幅增長,抵消了煤價下跌的負面影響。山西焦化主要系化工產品預收款增加及購買原材料等款項付款周期延長所致。
弱需求下的高庫存
“黑金”變成了“白菜”。賣一噸煤還賺不到6元錢,有的企業是產一噸煤虧20多元。這是業界流傳的一句話。“今年的煤炭市場價格下跌比預期來得早、來得急、跌得快、跌得深,煤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今年,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在有關文件中對全省煤炭的經濟運行情況如是描述。
“今年煤價降幅很大,港口地區同比下降7%左右,這還是最近價格上調的結果,其他地方的降幅都在20%以上,現在各地都處于近三年以來的偏低水平。”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劉冬娜稱。
“到今年均價也就500元/噸多一點,比2008年下降了一倍。” 港富集團黑色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志斌說,2008年曾創下煤價最高值,但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便跌跌不休。到今年8月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平倉價已降至470-480元/噸,比上年末仍下降130元/噸。
今年下半年,中國煤炭價格指數一度為136.3點,同比下降21.8點,比2008年7月的歷史最高點下降86.7點,降幅38.9%。
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師曾浩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接受采訪時說,價格下跌只是表象,煤企巨虧源于行業和實體經濟的低迷。
“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速創三年半以來新低,煤炭需求增長十分緩慢,供需繼續失衡。另一方面,受進口煤影響較大。盡管前三季度全國煤炭進口量同比下降6.7%,但2.23億噸的進口量對國內煤價的影響十分明顯。” 對于前三季度表現出來的經營困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分析。
“電力煤、電煤的銷量和新能源項目的投資加大也有關系。加上今年夏天較涼爽,降雨量較大,因此電力煤的需求減少。”曾浩補充說。
需求減緩帶來的是煤炭產銷量和進出口齊下降。中煤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煤炭產量同比減少3690萬噸,銷量同比減少3139萬噸,累計進口煤炭減少1590萬噸。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三季度呈現的新態勢表現在,庫存積壓情況更加嚴重,今年全社會的煤炭庫存即將突破4億噸,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中煤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持續34個月在3億噸以上,其中煤炭企業庫存9600萬噸,同比增加858萬噸,煤炭庫存保持高位。而在去年,庫存最高時為3億噸左右,少的時候僅有1億噸。2011年全社會煤炭庫存量為1.28億噸,2010年則為1億多噸,2009年僅為5000萬噸左右。
“以前是將庫存轉化為銷售收入,再從銷售收入中提取利潤,現在相當于成品積壓,固定資產增加,但盈利卻減少了。”張志斌說。
短期好轉和長期脫困
四年前,煤炭行業量價齊升,多家煤炭上市公司報喜。如今,需求減少,庫存高企,價格下跌。煤企脫困已成全行業難題。
10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主持召開煤炭行業脫困第十八次聯席會議。11月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宋元明表示,煤炭市場嚴重供大于求,造成煤炭行業大面積虧損。國家有關部門既要控制國內煤炭的生產總量,又要控制劣質煤的進口。
對此,中煤協表示,煤炭市場已出現了一些積極現象。目前國家煤炭貿易政策調整,煤炭進口總量在高位有所回落;隨著煤炭市場供求關系逐步改善,煤炭價格逐步趨穩并有所回升。
那么,隨著冬季煤炭需求旺季的到來,煤企能否扭虧為盈?
廣發證券煤炭分析師認為, 9月開始伴隨限產政策的逐漸落實,供需面有所改善并推動煤價企穩回升。國投新集也預計四季度煤價將環比反彈10%左右。
“三季度是全年煤炭價格的最低點,四季度會好轉,現在煤企的整體生產情況有所改善,煤價也略有上漲,有些處于停工狀態的小煤礦也開始投入生產。還要注意到,最近10月初以神華為代表的國內三大煤企已相繼上調煤價,其中神華上漲15元/噸,進一步拉漲煤價。”曾浩對21世紀經紀報道記者說。
但中煤協也表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煤炭需求低速增長與產能結構性過剩與進口煤保持高位將成為常態,煤炭行業脫困還需較長時間。
- 上一篇:11月6日鋼市行情早知道 2014/11/6
- 下一篇:上下兩難 螺紋鋼關注期現價差修復 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