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的發展悖論讓業內人感到困惑
鋼鐵行業的發展悖論讓業內人感到困惑:產量高了、庫存多了、煉鋼技術進步了,鋼鐵企業卻不賺錢了,鋼鐵行業生病了嗎?
鋼鐵行業的這場病因,可以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家開啟了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熱潮,寬松的銀行信貸政策及大型工業項目的審批通過,讓鋼鐵行業不斷“大干快上”。幾年來,我國粗鋼生產能力由2007年末的6.1億噸上升到2011年末的8.6億噸,遠遠超過了有效需求。
地方的過剩現象更為嚴重,在一些民營鋼企看來,地方不會對作為納稅大戶、就業大戶的鋼鐵企業管得太嚴,“中央態度堅決,但一到地方就打折扣了,產能越淘汰越大。”一位河北的民營鋼企負責人對記者透露。
產能過剩還導致了部分鋼貿商資金鏈斷裂、跑路自殺。“問題的源頭就是下游需求不足,一些鋼貿商囤貨過多、投資過大,再加上超范圍經營,最終企業破產。”研究員認為。
雖然國家在2009年9月就出臺了政策抑制產能過剩,但現實版的“囚徒困境”仍在上演:明知道停產限量對總體行業和總體利益有利,但出于對自己停產會為競爭對手讓出空間的擔心,反而一邊繼續生產一邊等待其他企業停產。對于減產,鋼鐵人士這樣盤算著:“規模效應對鋼企至關重要,即使噸鋼價格上升,但產量下降,總收入還是下降。”研究員分析。
煉一噸鋼只能賺1.68元,但一斤豬肉可以賣到16.8元。養豬、種菜等非鋼產業發展是個體鋼企自救的“藥方”,但對于國家來說,治好鋼鐵的病,必須依靠兼并重組、節能降耗以及上下延伸建設產業鏈。(中國金屬制品網)
- 上一篇:9月鋼鐵PMI回升 鋼市回暖之路仍存變數 2012/10/8
- 下一篇:鋼鐵業投資為何浪費驚人? 20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