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不僅關注生產減排 更要重視社會減排
冷軋鋼、冷軋、電解板,冷軋中寬帶,東莞、惠州冷軋鋼,東莞、惠州冷軋中寬帶,東莞、惠州冷軋帶鋼,東莞、惠州冷軋板卷,東莞、惠州電解板,深圳冷軋中寬帶,廣州冷軋中寬帶,珠三角冷軋中寬帶。
45#鋼,65Mn,東莞45#鋼,惠州45#鋼,東莞65Mn,惠州65Mn,廣州45#鋼,廣州65Mn,東莞45#剛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惠州45#鋼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東莞65Mn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惠州65Mn加工生產第一品牌惠州南鋼,深圳45#鋼,深圳65Mn,佛山45#鋼,佛山65Mn,重慶45#鋼,重慶65Mn,江浙45#鋼,江浙65Mn。一直以來,鋼鐵行業都被打上了“高耗能、高排放”的標簽。6月2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鋼鐵生產過程來看,鋼鐵行業確實是一個能源密集型產業,但從全生命周期來看,鋼鐵產品所帶來的“社會減排”的意義更加重大。如使用鋼結構,建筑物就可以在生命周期中減少約20%的溫室氣體排放。
生產減排首先要淘汰落后產能
2011年,通過技術改造、淘汰落后,鋼鐵工業節能減排取得了新進展。在全年淘汰落后煉鐵產能3122萬噸、煉鋼產能2794萬噸的同時,77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達到601.7千克標煤,同比下降0.82%;噸鋼耗新水3.88立方米,下降5.02%;外排廢水總量同比減少14.87%,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排放總量同比分別減少11.44%、3.02%、26.11%、18.93%、15.50%。
雖然我國重點鋼鐵企業的燒結、高爐、轉爐、軋鋼等工序能耗均有所下降,一些鋼鐵企業的部分指標也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由于總量基數大,鋼鐵企業的生產減排空間仍然較大。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5個月,我國鋼產量已經達到29626.1萬噸。盡管粗鋼日產量在連續4個月環比上升后,5月份出現下降,但仍高于1月~4月份平均水平。“前5個月的日產水平已經達到年產7億噸鋼的水平。從這段時間的生產態勢來看,今年鋼產量又要上一個臺階,突破6億噸,達到7億噸。”張長富說,“在這其中,還有一部分落后產能,給節能減排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去年年底,工信部下達了“十二五”期間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其中煉鐵、煉鋼均要淘汰4800萬噸落后產能,另外還要淘汰4200萬噸焦炭、740萬噸鐵合金落后產能。
“為什么說這些產能落后?主要原因就在于高耗能、高排放。”張長富說。一些中小企業追求成本低的價格優勢,在環保方面的認識、投入,及技術管理上的水平還不夠,從而使得這部分企業在環境的改善、污染的治理、能源的消耗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
隨著鋼鐵行業生產經營環境的不斷規范和8項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提高,法制、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也將逐漸被嚴格運用,引導中小企業跟上發展的要求。
“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生產指標的優化,今年噸鋼綜合能耗可能會從2011年的602千克標煤,降低到595千克標煤左右。”張長富表示。
社會減排的協同效應不容忽視
對于目前鋼鐵產品需求趨緩、減弱的態勢,如何促進行業的新一輪發展?張長富認為,主要有四大突破口:一是改善品種、提高質量,生產更多高強度、耐腐蝕、長壽命的優質鋼材,從總體上減少用鋼量;二是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把注意力放在能源的消耗、污染的治理、排放的減少上,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延伸、優化產業鏈,與下游用戶進行對接,突出專業化、實現差異化,把產品提升為包含服務、信譽的品牌;四是用信息化推動工業化,在“兩化”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促進工藝、技術、裝備、管理的全面提升。
“不管是哪一個方向,都與節能減排有結合點。”張長富說。
2011年,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消耗6.32億噸標準煤,占全國工業行業的比重達到18%以上,而我國鋼鐵行業的能耗水平比發達國家平均也高出10%以上。如果從鋼鐵產品的生產過程來看,鋼鐵確實是一個能源、資源密集型的產業。但是,從協同效應來看,社會減排的作用不容忽視。
“在改善品種、提高質量方面,可以通過提高強度等性能來減少鋼材的使用,通過提高耐腐蝕等性能來延長鋼材的使用壽命,從而使社會減少對鋼材的消費,以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張長富舉例說,在建筑領域,2010年我國Ⅲ級及以上熱軋帶肋鋼筋產量占鋼筋總量的比重只有約37%。若增加Ⅲ級及以上鋼筋消費,可實現節材10%~15%以上。在汽車領域,為滿足未來越來越緊迫的節能和減排要求,汽車輕量化已成為發展的共識,高強度鋼材的使用將會越來越廣泛,部分車型使用的比例甚至會達到70%以上。在其他一些領域,如工程機械、家電、集裝箱等也對減量化提出了要求。
在延伸、優化產業鏈方面,鋼鐵企業可以通過提升為用戶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轉變為材料服務商。這不但可以加強對下游客戶快速響應的能力,還可以減少鋼材在市場流轉中的運輸、裝卸等無效的物流消耗,而且也方便深加工過程中廢鋼的回收利用。
另外,從更廣義上來講,在產業鏈延伸上,鋼鐵企業與社會和其他行業形成生態鏈是鋼鐵工業開展低碳經濟的有效切入點,如形成鋼鐵與發電、建材及石化(化工)等行業的工業生態制造鏈,為鋼鐵企業的生態化轉型創造條件,積極地融入到循環經濟中。
“兩化”融合對節能減排也頗有促進意義。目前,自動化控制技術應用到鋼鐵行業的各方面,新建設備已基本采用自動化控制技術,高爐過程計算機的采用率已達到約80%。鋼鐵生產實現連續化、緊湊化、高效化生產,生產過程中所有中間產品不落地,實現一罐到底,減少了鐵損和溫降,既節能又提高生產效率。而鋼鐵企業通過建立能源管理中心(EMS),不但可以實現集中管理與自動化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并確保生產的穩定供應和動態調配;同時還能充分優化能源系統,實現能源的合理配置,可降低總能耗2%~5%。
節能減排仍要依靠技術進步
對于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張長富進一步表示:“要實現新一輪的發展,一定要瞄準我們的軟肋。對比來看,近些年我們減少排放、污染治理的提升速度相對較慢,這理應成為我們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到2015年企業平均噸鋼綜合能耗降低到580千克標煤以下。而環保部近期擬出臺的煉鐵、煉鋼等8項行業或工序污染物排放標準,不但使鋼鐵各主要生產流程都有了污染物防治要求,而且大幅提升了煙塵、粉塵、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標準,還新增了氮氧化物、二英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這將使很多鋼鐵企業現有的節能措施難以滿足新的能耗標準要求。
張長富指出,“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節能減排仍要依靠技術進步,仍需進一步完善推廣干熄焦(CDQ)、燒結余熱回收、負能煉鋼、轉爐煤氣余熱回收、連鑄坯熱裝熱送等技術,提高利用效率和普及率,充分發揮節能技術應有的節能潛力。
據鋼協發展與科技環保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高爐渣、鋼渣顯熱國內目前尚無有效回收利用技術;焦爐荒煤氣顯熱、燒結和焦化煙氣顯熱由于技術原因,也還未很好地回收利用,這些技術是目前鋼鐵生產過程節能尚未解決、且亟待解決的關鍵環節,其中部分技術已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并開展了工業試驗研究。“十二五”期間,鋼鐵企業應積極關注這些技術的進展和節能減排效果,待完善成熟后逐步推廣應用。
此外,“十一五”期間,很多單體節能技術、污染防治技術在鋼鐵企業得到了較好的推廣,但部分企業存在節能與環保脫節的問題,即考慮節能時忽視環保,考慮環保時忽視節能。“十二五”期間,在節能減排技術領域,鋼鐵企業還應更多考慮節能與環保的技術集成優化。該信息來源:海鑫信息
- 上一篇:庫存下降難解壓力 國內鋼價仍處“熊市” 2012/6/30
- 下一篇:鋼鐵行業下半年實現大幅盈利仍有難度 2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