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行情“不堪入目” 面臨資金、環保兩大挑戰
進入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重新加速,鋼鐵行業7月份的運行情況也有所改善。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的運行環境是否將有所好轉?鋼鐵企業能否走出困難局面?9月14日,在由中國金屬學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主辦,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承辦的2013(第二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業內專家和企業家們分別就宏觀經濟形勢、行業運行形勢和鋼鐵企業面臨的困難發表了看法。
判斷經濟增長走出底部為時尚早
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在2010年初達到高點,此后經歷了兩年多的回落。這期間,我國季度GDP同比增速由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逐步回落至今年第二季度的7.7%。對此,中國工程院名譽院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徐匡迪指出:“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增速下降是慣例。”他預計,到2020年前后,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降至6%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將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中速增長階段,最近兩年仍是增長階段的轉換期,潛在增長率為7%~8%,之后將穩定在中速水平。”他表示,近年來,我國經濟出現了一系列變化,如基礎設施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持續下降,東南沿海經濟大省市的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房地產等領域的中長期投資回報潛力開始擔憂,經濟增速回落但就業壓力不大等等。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階段的轉換過程已經開啟。國家近期出臺的穩增長措施對穩定預期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目前還不能得出“經濟增長走出底部”的判斷。可以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短期內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較低,全年實現預期增長目標的可能性較大。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我國經濟的發展戰略將由周期戰略轉為轉型戰略。”劉世錦表示,目前來看,我國經濟增長結構已經開始了一系列重要調整。例如,2012年消費率已經超過投資率,預計2017年左右,服務業比重將超過工業比重;2012年,我國勞動力總量已經開始下降,農業勞動力的轉移主要被服務業吸收;土地、水、其他自然資源的約束不斷增強。
鋼鐵下游行業的發展也體現出了經濟增長結構的變化。1月~7月份,在主要用鋼行業中,鐵路機車產量大幅下滑50.3%,民用鋼質船舶產量大幅下降25.7%,發電設備產量下降3.0%,均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負增長的態勢;部分工程機械的產量同比下降,而汽車、家電等行業產量同比增長加快。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屈秀麗指出:“整體來看,與投資相關的行業產量增長都很緩慢,甚至持續出現負增長,而與最終需求消費相關的行業產量則保持較高的增長。”
產能過剩將長期困擾鋼鐵行業
宏觀經濟趨穩,并沒有給鋼鐵行業的運行環境帶來明顯改善。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5.42%,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5.25%,同期大中型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僅有0.13%。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指出:“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困難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現在,鋼鐵行業僅僅是進入‘深秋’。從產量來看,今年鋼的絕對產量還將增長,因為宏觀經濟的‘底線論’還會帶來一定的需求增長。等到鋼的需求絕對量不再增長時,鋼鐵行業的‘冬天’就到了。”
供需關系的長期失衡是造成鋼鐵行業難以盈利的最重要原因。屈秀麗介紹,今年前8個月,全國粗鋼日均產量一直保持在205萬噸以上,2月份之后更是處于210萬噸以上的高位,而去年日均產量最高的4月份也僅為201.9萬噸。前7個月,全球粗鋼產量同比增長2%,如果扣除中國大陸則同比下降2.6%。
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天義指出:“供大于求的格局長期存在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鋼鐵行業已從‘難進難出’的產業變成‘易進難出’的產業,即使市場出現需求增長的苗頭,也會迅速被已形成的產能和新增產能填滿。”
王天義也表示,建立規范的市場秩序是解決產能過剩的根本之策。他建議,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定嚴格的行業準入標準,與時俱進地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并制定有成熟技術支撐的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其次要采取法律、行政、技術手段嚴格執法。“實際上,有些事情在技術上沒有難度,難就難在愿不愿、敢不敢‘執法’上。” 王天義說。
“兩把刀”將催生新的競爭力
“一場簡單的市場變化,讓中國的鋼鐵企業都陷入了困境。我們應該反思,2008年以前鋼鐵行業獲得效益,到底是來自市場還是來自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河北鋼鐵集團總經理、唐鋼董事長于勇的話引發了與會者有關鋼鐵企業競爭力的一番思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鋼鐵企業競爭力的內涵也在不斷改變。目前,盈利能力、資金鏈、節能環保水平等已經成為鋼鐵企業最重要的競爭力構成。”
而當前,懸在鋼鐵企業頭上的“兩把刀”恰恰就是資金鏈和環保問題。國內大型鋼鐵企業中,目前只有寶鋼的資產負債率低于50%,其他企業都處于6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國有39家鋼鐵企業的負債率超過80%,15家超過90%,另有5家資不抵債,負債率超過100%。
“當前,鋼鐵企業的系統性風險來襲,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加劇。” 徐匡迪指出,“截至6月底,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3萬億元,其中銀行貸款1.3萬億元,相當于鋼鐵行業全部銷售收入的1.67倍、利潤總額的1327倍。用利潤來償還債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天義也表示,2010年,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噸鋼利潤和折舊為387.2元,2012年已降至207.84元,下降幅度接近50%。這顯示出鋼鐵企業的自有資金大幅減少。“自有資金不足,而轉型升級、環保標準趨嚴都意味著資金需求增加。因此,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將成為常態。”王天義說,“真正把企業壓垮的將是資金問題。”
屈秀麗指出,除了利潤水平大幅下滑之外,資金鏈緊張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短貸長用”。部分鋼鐵企業并沒有將短期借款用于維持企業運營的流動資金,而是用于基建投資,占用了企業的大量現金流。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短期銀行借款大幅增長15.25%,增幅達到1271億元。“企業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出現大幅下降,說明企業不僅資金緊張,而且資金周轉也很困難。”屈秀麗說。
“除了資金鏈之外,會把很多鋼鐵企業‘殺’死的第二把刀就是環境保護。”徐樂江說。當前,國家對節能環保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不久前,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控制程度有所加強。環境保護的壓力使鋼鐵企業面臨著更高的成本。徐樂江表示,“寶鋼要在上海生存,除了轉移走的680萬噸產能之外,還要投入400億元用于現有鋼鐵設備的改造。”
同樣位于城市中心的太鋼,也深刻體會到了環保的壓力。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說:“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成為鋼鐵企業生存的前提。把所有城市鋼廠都搬出去不是一條好路子。實現鋼廠與城市的和諧發展,這個問題靠技術可以解決。”
此外,環保成本不公平也是困擾鋼鐵企業的一個問題。王天義介紹,目前鋼鐵行業平均噸鋼環保成本為30元~40元,做得好的企業達到130元~140元,如上半年首鋼京唐鋼鐵公司的噸鋼環保成本為177元,而部分環保比較差的鋼鐵企業僅有10元。“必須從政策層面上打造讓各類企業在市場上公平競爭的條件。”王天義說。
大的形勢如此,是“熬冬”還是“冬練”?徐樂江說:“鋼鐵企業要眼睛向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這些做好了,這個‘冬天’你就不會垮掉。”
- 上一篇:宏觀政策暖風來襲 依舊難擋鋼鐵市場寒冬 2013/9/24
- 下一篇:京津冀等6省份聯手大幅淘汰落后鋼鐵產能 20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