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鋼企意外盈利 最大的推手到底是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7月1日)注意到,今年國內重點鋼企首次實現整體扭虧。中鋼協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166.55億元,環比下降0.53%;實現利潤28.47億元,環比增長1.32倍。
Wind數據也顯示,截至6月29日,A股共有15家鋼企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警。讓人意外的是,行業寒冬期,多數企業均實現盈利,10家鋼企上半年實現業績續盈或者預增。
這意味著,此前中鋼協預計的國內大中型鋼企今年將首度真正實現扭虧或將成為事實。對此,分析師認為,在產能嚴重過剩和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實現盈利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不斷下跌,成本下移。但這或將致使鋼企出現不思進取的狀態,走入“僅靠僥幸的原料下跌”來實現盈利的不可持續道路上,不利于化解過剩產能。
年內首度整體扭虧
鋼鐵業內分析師表示,相較于鋼價在5月份的低迷,鋼鐵產業原料價格在5月后的大幅走低,使得整體鋼企生產成本出現明顯下滑,鋼廠的生產成本下移成為鋼企扭虧的主要因素。
中鋼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1.40億元,同比減少44.21億元,虧損面達37.5%。今年5月,我國大中型鋼企實現銷售收入3166.55億元,環比下降0.53%,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8.47億元,環比增長1.32倍。
“此次鋼企得以扭虧,與近期鐵礦石價格的下跌不無關系。對于鋼廠來說,成本跌幅大于鋼材跌幅,是當前鋼廠盈利加大的主要原因。”分析師對記者指出。以鐵礦石-螺紋鋼產業鏈來看,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鐵礦石價格下跌28.79%,而螺紋鋼僅下跌了10.01%,這樣的形勢直接造就了國內鋼鐵行業以往“鋼價漲一成,礦價漲三成”的反向變化。
鐵礦石遭遇滑鐵盧,使得國內鋼企盈利能力普遍提高,鋼廠的開工率開始回升。
中鋼協據統計數據顯示,全國163家鋼廠中,當前就有近六成的鋼廠盈利,且從4月底開始,高爐開工率就保持在87%~88%左右。
“成本礦價的大跌,鋼廠利潤的回升,不僅催生了部分中小鋼廠的復產,也給鋼鐵行業帶來了福音,資金緊張局面會有所緩解。”分析師認為。同時,鋼廠若復產加劇,將進一步導致鋼材供應加大。“當前,國內鋼企實現真正扭虧的時機可謂正當時。”
分析師認為,這不僅可以讓鋼企對下半年的排產和銷售計劃作出調整,也能給低迷的鋼市帶來利好,更能讓銀行等金融機構看到,鋼鐵行業不是一個“老態龍鐘的老人”,而是一個“需要減肥“的胖子,對鋼鐵企業本身的授信程度也會逐漸放寬。
恐難化解過剩產能
盡管部分鋼企實現真正扭虧的局面使得其生產積極性不減,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粗鋼產量繼續保持攀高局面,或將拖延鋼企自救之路。這樣的局面也將致使鋼企或將出現不思進取,走入“僅靠僥幸的原料下跌”來實現盈利的不可持續道路。
分析師表示,“鐵礦石價格不會一直向下,近期普世鐵礦石指數已從89美元/噸反彈至93美元/噸。鋼企不依靠創新和調整產品結構來實現盈利,僅靠僥幸的原料下跌實現盈利是不可持續的。”
另一分析師也對記者指出,鋼企盈利回升,行業利空也逐漸顯現,即鋼廠產鋼速度或許會加快,這將進一步導致鋼廠及鋼材社會庫存壓力的增加,進而催生鋼價的下滑;近期礦價已經隱有止跌企穩態勢,那么,鋼企的盈利行情在下半年或將再次消失,扭虧將成為真正的“曇花一現”。
對于國內鋼鐵企業如何才能實現行業回暖,分析師稱,若僅靠“縮減成本”一項,已顯得“杯水車薪”。鋼企應在產能淘汰,環保改革;結構重組,轉型升級;產品提質,產量控制;縮減內銷,加大出口等諸多方面一起發力,才能真正實現全行業扭虧。
- 上一篇:鐵礦石價格下半年料持穩明年或續跌 2014/7/3
- 下一篇:經濟回暖提升7月鋼市或將先抑后揚 2014/7/2